低碳生活倡导之路——记民间环保人士郑尚维

来源:
2010-11-08 09:18
浏览:
收藏 打印

  “大哥,请你将车暂时熄火,这样对环境和生态都有好处……”11月2日,在市区朝阳街,一个男子敲了敲停在路边的小车车窗,透过缓缓下降的车窗,递给车主一张小卡片。

  小卡片正面写着“生态文明,从我做起”,背面则是关于破坏环境和生态的注意事项,“停车不熄火”列在其中。

  在车主诧异的眼神下,男子给他讲起了低碳生活的注意事项……

  这名男子名叫郑尚维,名山人,是低碳生活的实践者和倡导者。近年来,他一直利用工作之余,向周围的人倡导低碳生活。

  初识低碳理念

  “我真正开始有了低碳生活的意识,是在摩托车厂上班时。”郑尚维说。

  1995年到2002年,郑尚维在一家生产摩托车的中外合资企业上班,他做过工人、车间主任和销售经理。

  在此期间,他常常会遇到外国专家前来检查摩托车的尾气排量,郑尚维开始有了“碳排”的概念。

  当他查阅相关资料时,很震撼于碳排对生态环境的危害。

  2002年,郑尚维回到家乡,在名山县城开了一书报店,从书籍报刊上,他对“低碳”又有了新的认识。

  低碳生活的先行者

  “可用可不用的尽量不用,必须用的少用,如餐巾纸等;保护植被和湿地,保护生态,增加碳排的吸收;提高碳的科技利用率,如农村修建沼气池等……”郑尚维滔滔不绝地讲起了自己的低碳理念。

  在倡导低碳生活的同时,郑尚维开始了自己的低碳生活。

  他在家尽量的少开电灯,尽量少用水,洗衣机也只用“脱水”功能……

  郑尚维出示的水费单上显示,他们一家三口每月仅用两吨水。

  “我1997年取得摩托车驾驶证,但我没有买摩托车。”郑尚维说。

  倡导中的尴尬

  2004年,甚至很多人还没听说过低碳生活,但郑尚维已将自己对低碳生活的理解整理出来,印制在一张小卡片上,到处发放。

  不过,向陌生人倡导低碳生活并不容易,遭遇尴尬更是家常便饭。

  一次,郑尚维见到一店主在超市外焚烧垃圾,立即前去劝说,但无论怎么劝,店主都不理睬,白了他几眼,还说郑尚维“莫名其妙”。

  还有一次,一个骑着双冲程摩托车的年轻人停下车后,没有关油门,尾气里排着黑烟,郑尚维劝他关上油门,小卡片还没递出,对方就骂了起来:“关你什么事,这又不是你的地盘……”

  不过更多时候郑尚维还是很欣慰的,在倡导的过程中,大多数人还是同意他的低碳观念的,只是对方告诉他,“操作起来有难度”。

  低碳之路并不孤独

  面对倡导低碳的难处,郑尚维开始寻求新的有效途径,他将低碳生活理念贴在网页上,找相关部门和一些群团组织支持。

  2009年12月,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召开,低碳生活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

  今年3月初,郑尚维从网上得知成都将举行“地球一小时活动”,他和网友“雅安雨爱”一同报名参加,并向雅安相关部门申请在雅安也举行类似活动。

  3月27日,雅安近千名环保志愿者参加了地球一小时活动,雅安廊桥、彩虹桥、三雅园外围路段路灯熄灭一小时……

  这次参加活动的有大学生志愿者、社区志愿者、乡镇村民等。

  众多学生和市民的加入,让郑尚维感到很高兴,“我觉得我的低碳生活并不孤独。”记者黄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