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住重建新村后 留守老人发展乡村旅游——探访石棉县迎政乡三索窝新村聚居点村民的新生活
冬已至,雅安气温陡降,但在我市南部的石棉县,温暖气候仍在延续。
刚刚过去的周末,石棉依旧是晴朗天气,在该县迎政乡三索窝新村聚居点里,趁着好天气来晒太阳、钓鱼的游人也多了起来。
三索窝新村聚居点建成入住以来,当地政府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大力引导村民发展第三产业。如今,新村里一些村民利用自家优势条件,开办农家乐,进行旅游接待,吃上了“旅游饭”。在他们当中,活跃着一个特殊群体——留守老人。
彭云全家的农家乐
彭云全整理农家乐里的床铺
利用优势
58岁老人守在家门口挣钱
在三索窝,数百年来流传着一个关于“神泉”的传说。传说这里有一地下涌泉,一年四季恒温,冬暖夏凉,是避暑消夏的绝佳去处。这口神秘的“三索窝神泉”,为新村带来了旅游发展契机。
今年58岁的彭云全的重建新家就位于“三索窝神泉”一侧。在当地政府的引导下,入住新居后的他产生了发展旅游业的想法。
经过一番筹备,今年8月,彭云全的“三索窝神泉农庄”正式挂牌开张,成了新村里第一家开业的农家乐。
“一般周末的客人要多些,开张以来,已经接待过成都、雨城、芦山、宝兴、名山等地的客人,大家对三索窝的印象非常好。”11月30日,在家整理客房的彭云全满脸喜悦地告诉记者,很多客人都是从报纸、电视上了解三索窝后专程前来的,不少人原本只计划来玩一天,但可玩性极高的三索窝让他们又多留了一天。
开业以来,彭云全的生意日渐红火。“孩子们都在外面工作,农家乐主要是我和老伴在经营,忙不过来时只有请人帮忙。”彭云全说,不少村民来帮忙后,都对发展乡村旅游产生了兴趣,相信等以后全村旅游业发展成形后,会吸引更多游客来此玩耍。
“我准备把一楼客厅改造成饭厅,增加接待能力。”开业3个多月后,彭云全有了新的发展计划。
因地制宜
60岁老人发展乡村旅游
在三索窝“神泉”上方,有一个占地5亩左右的天然湖泊。数年前,村民刘仁友与村里签订协议,承包了这个鱼塘。
随着灾后恢复重建的完成,刘仁友承包的鱼塘成了新村一道靓丽风景线,入住新家后,刘仁友也产生了因地制宜,利用鱼塘发展乡村旅游的想法。今年以来,年满60岁的刘仁友在当地政府引导下,将这一鱼塘进行改造升级,打造成了一个精致的农家乐。
眼下,刘仁友的农家乐还未正式开业,已经吸引了不少游人前来玩耍。
“平时来这里钓鱼的游客比较多,到了周末有一些外地游客来玩,我们还会提供餐饮服务。”刘仁友告诉记者,游客除了可在农家乐垂钓、打牌娱乐外,也可以自己动手做烧烤或享用三索窝家常美味,到了明年枇杷成熟季节,更可以亲自体验采摘乐趣。
“虽然现在的生意还有限,但等农家乐走上正轨,来这里的客人一定还会增多。”和彭云全一样,刘仁友对三索窝乡村旅游发展同样充满期待。
采访后记:
发展乡村旅游
留守老人成了主力军
在石棉县迎政乡三索窝新村聚居点,正在发展中的两家农家乐的主要负责人都是年近6旬的老人。
对普通人来说,这个年纪,本该是在家颐养天年,享受天伦之乐,可对彭云全和刘仁友来说,这是他们创业的起步阶段。
彭云全和刘仁友的儿女都在外工作,平日里鲜少在家。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路上,两位留守在家的老人未因年龄而却步,相反积极性很高。“党和政府给我们创造好了这么好的条件,不好好干说不过去。”在采访中,彭云全坦言,国家的一系列帮扶政策是他坚定发展旅游产业的最大信心。
“儿子还没成家,作为长辈有能力挣一点,就能减轻一点孩子的负担。”刘仁友说,他和老伴准备好好经营农家乐,通过自己的双手把建房欠款还上。
如今,知道三索窝的游客越来越多,三索窝乡村旅游发展的脚步越来越快。记者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