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唯一数字家庭试点小区让智慧生活照进现实 从一根光纤到“云上守护”
□ 转载自《雅安日报》记者 石雨川
9月22日,清晨的阳光透过厨房窗户,照在市民陈炳秀忙碌的身影上。刚搬进雨城区富邦名城新家的她,一边在灶台上煨着汤,一边忙着打扫卫生。由于太过忙碌,她竟忘了关火,突然,一阵急促的天然气警报声响起。“幸亏有这个报警装置。”陈炳秀抚着胸口说,以后手机上还会安装APP,出门在外忘记灶上煮着饭,还能远程提醒。
在这个四川省首个数字家庭试点的小区,科技正悄然改变着居民的日常生活。
数字家庭按下“加速键”
雨城区成试点先锋
随着《四川省数字家庭建设指南(试行)》在2024年发布,四川正式按下了数字家庭建设试点的“加速键”。雨城区作为全省唯一入选国家级试点的地区,一年时间,从零起步,雅安居民离幸福的“智慧生活”越来越近。
走进雨城区,老旧小区焕发“数字新生”,房屋内的线缆被收束进一个个金属箱中。它如同整个家庭的“智慧大脑”,统一管理各类智能设备。
“这个约A4纸大小的金属箱就是数字家庭信息箱,所有智能设备都能通过它统一管理。”雨城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吴诚介绍,目前,雨城区已在碧雅园、滨江花园、半岛御景等多个试点小区推广数字家庭信息箱,累计安装364户。
成为数字家庭试点后,居民家中还将陆续接入燃气报警器、烟雾报警器、水浸传感器、智能门锁、数字信息箱等二十余类智能设备。信息箱与这些防跌倒监测、智能防触电、烟雾报警等设备,构建出一套完整的科技管家系统。
数字家庭是建设“好房子”的基础。那数字家庭系统框架如何构建?近日,记者来到数字家庭临时展厅,工程师正在介绍智慧燃气系统、智慧消防系统和安全信息箱的功能。“这类似于组装电脑,有硬件,也有软件。”据了解,该框架由硬件“两建设”和软件“三服务”组成。据悉,硬件方面,“两建设”之一,数字家庭工程设施包括网络基础设施、家庭接入和内部网络基础设施、光纤到户、光纤到房间等内容。另一个“两建设”是数字家庭系统基础平台,一般由运营云平台和家庭云平台组成。
据悉,建设这一平台,就是要通过搭建运营云平台、家庭云平台、接口管理等,实现全屋智能产品对接与管理、与智慧城市云平台政务服务数据对接等功能,同时满足四川省智慧平安小区数据汇聚要求。简而言之,就是要实现运营云平台和家庭云平台的互相连接,让运营云平台对家庭智能终端设备实现控制。
另外,软件要提供的“三服务”包括全屋智能产品服务、线上社会化服务和线上政务服务,涉及智能照明、智能安防、智能家电、提供“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线上服务等内容。
随着数字家庭理念的推广宣传,智能家居设备市场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网络服务提供商不断优化服务,推出了更多个性化的套餐,满足不同家庭的网络使用需求。
医疗数字养老
未来已来的“云上守护”
数字家庭真正富有温度的一角,或许藏在养老与医疗的深度融合中。
清晨,一位老人的智能手环无声记录下昨夜睡眠质量和清晨的血压数据,自动上传至手机APP;中午,防跌倒感应器敏锐捕捉到步态微小异常,信息箱同步将提示发送给子女手机和社区健康中心;傍晚,老人通过语音与AI健康助手对话,询问饮食建议,甚至预约次日的线上医生问诊……
这一切,正在雨城区从理念走向实践。当地正积极探索将数字信息技术与医疗养老深度融合,与雅安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合作,构建一套融入数字家庭的大健康管理系统。作为雨城区数字家庭+医养建设的标志性成果,目前,平台已汇聚4万余条居民健康数据,构建了精准数据库,为医疗服务提供有力参考。
“数字家庭+医养结合模式能够有效实现小病预防、大病预判,优化医疗资源配置,该模式让老年人足不出户即可获得专业医疗服务。”吴诚表示,未来,老人或许不再需要频繁奔波医院。通过远程问诊、穿戴设备实时监测,甚至AI辅助诊断,他们能在家中享受专业医疗照护;医生端则可通过系统高效监测多位老人健康状况,实现精准干预。另外,雨城区也在构思推出“信息箱+大健康”产品包,供家庭自由选配防跌倒监测仪、生命体征探测仪、智能药盒、远程诊疗终端等设备。
这不是一蹴而就的改造,而是一场基于数字家庭基座的“静默进化”。从一根光纤、一个信息箱,到一套系统、一整片互联的健康守护网络,雨城区试图实现的,是让技术隐入生活背后,成为每一位老人安心居家的“云上守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