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城市共创建 生态城市拂新风

来源:
2012-11-23 10:10
浏览:
收藏 打印

  今年,是我市建设国际化区域性生态城市的破题之年,创建四川省文明城市的关键之年。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文明城市创建包含了一个城市从硬件到软件,从素质面貌到精神面貌的方方面面。行走于如今我市的各条大街小巷,无论是焕然一新的盲道,还是一个个温馨的安全出行提示牌,随着一个个细节点点滴滴的汇聚,人们深深感受到文明新风正吹拂着生态雅安。文明城市创建不但助推我市国际化区域性生态城市建设,也给市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

  爱心盲道:

  点滴之间汇聚温暖

  “每一块砖都要铺平了,保证路面的平整。”近日上午,在市区大北街道路的一侧,数名工人正有序地清理修缮着盲道。自今年8月起,类似这样的施工场景在市区的各条街道几乎随处可见。随着一条崭新盲道的铺设完成,细心的人们欣然发现,平日里常见的盲道又有了新变化——不仅人行道的每一个转弯处都设置了转弯提示砖,而且还有了平缓的无障碍坡道。

  其实,这样的细节之处在此次盲道升级更新中还有很多。在每一处公交车临时停靠站旁,都有了为方便盲人上车专门设置的盲道分支;而在市区沿江东路小廊桥至沿江中路雅州廊桥交汇处,虽然盲道在此戛然而止,但却设置有“前方暂无盲道,请伸出你温暖的手,引领盲人绕过障碍前行”的温馨提示牌。

  “目前,我市视力残疾人数达2.2万人,在市区内生活的盲人有200余人,从表面上看,虽然这个比例不大,但从生活角度来说,他们更需要来自全社会的关爱。”市残联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原有城市盲道系统的不断升级完善,今后我市的盲道系统及其他附属设施,必将为盲人的安全出行提供更多的便利。

  智能城市:

  科技助力文明创建

  智能城市不是一个纯技术的概念,它与“生态城市”、“山水城市”、“文明城市”一样,是对城市发展方向的一种描述,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渗透到城市生活各个方面的具体体现。此外,智能城市还将意味着城市功能全面实现信息化,以更好地促进城市人居环境的改善和可持续发展。

  如今,随着城市信息化进程的推进,智能城市也已逐步开始步入到我市广大市民身边。其中,近期安装并投入使用的智能红绿灯系统等就是其中的代表。

  “这个红绿灯系统果然好,还会根据车流量调整红绿灯的时间。”自今年8月市区各交通要道开始安装智能红绿灯系统以来,对诸如人行道绿灯和汽车右转通行不再交叉重叠、道路交通秩序更加流畅、文明遵守交通规则等看得见的变化,人们给予了赞叹。

  据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提供的信息显示,此次市区安装的是对交通状况有“自适应”能力的智能红绿灯系统。其主要由智能交通指挥中心、地感线圈、监控探头、红绿灯四个部分构成。工作原理为:当车辆驶过路面时,地感线圈会自动计数,将数字信息传达到指挥中心,指挥中心再根据车流量指导信号灯,以达到信号灯自动调时的目的。

  公共文明:

  细微之处见真章

  如何才能在创建中更为鲜明地展现出文明雅安、文明雅安人的素养?从细节、细微之处入手,成为必然。

  从9月1日起,市区所有公共厕所在按照“一厕一案”“不同色彩”“不同风格”的方案全部升级完成后全部免费投入使用。其中,部分公共厕所还更新设置了母婴室。

  从去年至今,分三期共建成210个非机动车停车点,安装物理隔离栏478米,施划非机动车标识26个,安装机动车标识牌25个,施划边框标识线1526米,基本满足了中心城区主干道非机动车临时停放的需求。

  ……

  “长期以来,在市区上坝路、大北街等路段,不少市民将摩托车、电动车、自行车等直接停放于店铺前,摆放方向不一,乱停乱放现象突出。”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摩托车、非机动车停放点逐渐完善后,在城市管理执法人员和广大市民的共同努力下,目前市区街道乱停乱放的情况已有了明显改善。

  与上述文明细节相类似的亮点还有很多,一个个写有“文明路上有我有你”“我不是起跑线请不要着急”“请走斑马线”“亲!注意交通安全”等温馨提示语的标示牌,醒目地摆放在市区的各条交通主干道上。而在道路一侧的斑马线上,随着红绿灯变换,以及交通协管员的清脆的哨音,车来人往的街道上一切都显得那样的井然有序。

  记者 孙振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