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称溶洞地质博物馆

来源:
2004-12-22 00:00
浏览:
收藏 打印

  本报讯昨(21)日上午9时20分,由探险家、科学家、芦山县政府办工作人员、省内外新闻媒体记者、医生、民工组成的芦山县石刀溶洞科考探险队35人走出溶洞,宣告溶 洞科考探险活动暂告结束。
  石刀溶洞是一个溶洞群,当地村民宋学武、王体武、骆玉成、骆学荣等人先后发现了三个溶洞,其中南门洞(又名水落洞)和北门洞(又名石院子洞)相隔在一个山谷的两边,科 考探险队决定穿越南北溶洞进行科考探险。在石刀背沟社村民的大力支持下,科考探险队不分昼夜,用了整整20个小时的时间,胜利完成穿越行动,同时还采集到了丰富的动植物标 本。
  石刀溶洞大约分为四层,洞中落差在300米左右,有干燥的古河道,也有溪流淙淙的暗河;洞中鬼斧神工的砾岩、千奇百怪的钟乳石非常丰富;体形如猫的岩鼠、乳白色的蟋 蟀、蝙蝠等动物在洞中生存……
  走出洞口,美籍华人、国际知名探险家杨本华和众人击掌相庆。他告诉记者:“石刀溶洞堪称溶洞地质博物馆,成因复杂,集砾岩溶洞、石灰岩溶洞之大成。完全可以开辟为科考 探险主题的国家地质公园。”担纲科考的四川省高校旅游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向玉成称:“石刀溶洞可用‘深不可测’这4个字来形容,它的成因与喜马拉亚山造山运动分不开。虽然 我们的科考线路仅是南北对穿,但沿途入眼皆是景观,而且还有很多未知的地方我们没有去。至少在四川而言,石刀溶洞是一流的旅游景点。
  眼下,参加科考探险的科学家、探险家正在整理资料,将向芦山提供一个项目评估和开发建议。头盖骨是人是兽还待确定
  本报讯芦山县石刀溶洞科考探险队在溶洞中发现古生物化石——一个不知名动物的头骨,向玉成称:“这种形状的头盖骨我从未见过,这也许是这次科考探险的意外收获。”
  经过向玉成反复辨认,仍说不准。他建议最好请有关专家确认,如果是已经绝迹的动物,那么这次发现的意义就重大了。与动物化石伴生的是一具人体尸骨。人和“兽”是什么关 系?二者怎么会在一起?这些还待进一步考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