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通致富路齐心摘“穷帽”——宝兴县脱贫攻坚见闻

来源:
2016-10-24 08:25
浏览:
收藏 打印

  位于四川盆地边缘、雅安北大门的宝兴,不仅是成都平原通往川西高原的咽喉、西部地区重要的民族走廊和长江上游的重要生态屏障,还是“熊猫老家”。

  但我们不能忽视这样一个现实:宝兴县域面积中有99.7%为山地,海拔落差超过3000米;全县55个行政村,农村人口有3.43万人,占到全县总人口59%以上;去年脱贫攻坚战役打响后,共有14个村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村,涉及贫困户1111户3356人。

  科学编制贫困村脱贫规划,全面细化落实“15个扶贫专项方案”,科学编制“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和14个贫困村脱贫规划,大力实施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医疗扶贫、低保兜底、贫困户危房改造和网络、信息等各项扶贫工作……宝兴全力以赴。

  如今,历经300多个日夜的夙兴夜寐,当又一个金秋时节来临,宝兴脱贫攻坚的民生成效已跃然呈现。

  截至今年8月,宝兴县已总计脱贫933户2880人,完成总任务的85.8%。其中,仅今年1至7月,就实现脱贫192户582人,完成省上下达目标任务的145.5%,完成市上下达目标任务的133.5%。

今年3月,在宝兴县陇东镇星火村,农技专家指导农户发展特色种植产业。

  补齐“短板”助推民生发展

  “坚持以消除绝对贫困为目标,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抓手,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深入实施‘五个一批’、‘五个拉动’扶贫攻坚行动计划和举措,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坚决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这是宝兴在脱贫攻坚初确定的思路和方向。其间,补齐脱贫中存在的“短板”,是该县贯穿脱贫攻坚始终的“大事件”。

  紫云村,宝兴县灵关镇最偏远的一个行政村。如今,随着中紫路、芦灵路、西紫路等交通基础设施提升改造的完成,这里的群众已找到了更多脱贫新路。

  村民杨忠文就是其中一个。今年初,他在驻村第一书记和村“两委”的帮助下,建起了200多平方米的羊圈,购回了32头山羊精心喂养,并由此成为了村里的脱贫示范户。本月初,此前购回的山羊总计产下了18头小羊,让他成功收获到了产业脱贫的“第一桶金”。

  这只是宝兴在脱贫攻坚中着力补齐“短板”的一个缩影。

  突出重建发展,助推脱贫攻坚。目前,宝兴县已基本实现村村通硬化路,村村有活动室、卫生室和宽带网络,户户有安全饮水、安全用电。

  强化政策保障,解决脱贫难点。宝兴实行贫困残疾人、特殊重大疾病患者、因病返贫对象专项救助机制,完善大病保险制度,已免费诊治贫困群众7350人次。全面落实教育扶贫政策,截至今年8月,已惠及建档立卡贫困生370人,切实解决了贫困学子就学难问题。

  做强县域经济,促进群众增收。围绕做精有机农业、做强绿色工业,今年上半年,宝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39元,同比增长10.2%;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12239人,其中面向二产转移7367人。在做强旅游方面,截至目前,全县共有以家庭个体经营为主的农(藏、林)家乐300余家,已累计引导3000余名农村群众转变为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其中不乏曾经的贫困户。

  而通过多渠道争取社会资金用于贫困村产业发展的探索,同样也为宝兴贫困村、贫困群众的脱贫致富带来颇多实效。

  这其中,已于去年底成功摘掉贫困帽的大溪乡曹家村,显得尤为醒目。该村采取“农企合作扶贫”的方式,通过流转租赁土地300余亩,建起了200余亩有机蔬菜基地、116.7亩有机菊花基地和中药材种植大棚,不仅使得当地有机产业发展初具规模,更实现了当地群众就近就业增收。

  全力冲刺共同脱贫奔康

  “脱贫不仅需要好政策,更需要群众肯干实干!”这是来自宝兴脱贫攻坚一线基层干部和群众的共同心声。因为他们清楚地知道,脱贫攻坚、致富奔康绝非一己之力或一朝一夕能成。

  正基于此,在将更多脱贫攻坚惠民政策以“精准滴灌”的方式入村入户时,宝兴把突出抓好贫困群众“思想扶贫”,始终坚持“先干先扶、大干大扶”的鲜明导向,作为一项与政策扶贫同等重要的事情来抓。

  第一次见到五龙乡战斗村2组的赵建明,除了强壮的身体,给人印象深刻的是,他那双与47岁年龄不相符的手。这是一双满是伤疤的手——不仅有曾经外出务工时从事重体力劳动留下的伤,也有腿部受伤致残后在家干活时留下的疤。

  让时间退回至脱贫攻坚前,辗转各个施工工地当杂工,曾是赵建明一家的主要收入来源。震后,赵建明意外受伤返乡,依靠耕耘3亩地和低保,一家人只能勉强度日。脱贫攻坚开始后,在驻村干部的精准帮扶下,如今,通过土鸡和生猪的标准化喂养,赵建明已于今年上半年成功脱贫。

  相似的场景,在硗碛藏族乡嘎日村也能看到。

  早在2013年,作为贫困户的李红军就曾试着通过养殖山羊脱贫,但最终因不懂技术失败。去年脱贫攻坚开始后,驻村帮扶干部为其争取到了4头种山羊。如今,在县畜牧部门专家的悉心指导下,李红军的山羊已在今年8月成功配种,一旦繁育成功,不仅将在年内增加至少15头小羊,更有10头山羊可在年底时出栏。而硗碛藏族乡如今日渐兴旺的乡村度假旅游业,又为他销售山羊提供了便利。

  ……

  “目前脱贫工作已进入冲刺阶段,民生脱贫不容丝毫懈怠,而发力方向也将继续集中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教育医疗、新村建设、就业创业等多个方面。”宝兴县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该县正以继续发扬灾后重建精神的势头,以重建攻坚的决心攻坚脱贫,全力确保“两不愁、三保障、达四好、同奔康”的“人脱贫、村摘帽”目标如期实现。

  记者手记:

  脱贫攻坚再“赶考”

  对去年脱贫攻坚初还有14个贫困村,1111户3356人贫困人口的宝兴,有着最为现实、最具艰难困苦的考验。

  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优势,依靠全县党员干部群众的同心协力,一年多来,再赴“赶考”的宝兴,全力而为、砥砺前行。

  其间,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早已将红军长征精神融入心髓的宝兴自我加压,提出了“两年集中攻坚、两年巩固提升”的战略目标,并以“挑战极限、不胜不休”的宝兴精神,始终将民生发展、民生脱贫、民生致富为出发点,坚定前行在脱贫攻坚的“赶考”路上。

  已经落实到村到户的“精准滴灌”项目,正为更多贫困户的脱贫、致富带来显著的实效;根据贫困村潜在优势实施的“精准帮助”特色产业项目,正随着一个个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建成运作,展现出片片绿意,呈现出累累硕果。

  这累累硕果中,我们能看到一张张满是笑颜的面庞;能看到座座美丽新村、栋栋新居,已成为更多群众实现“新家即为新业”梦想的现实依靠,更能看到片片山野从“青山”到“金山”的变迁。

  金秋十月,秋韵正浓,勤劳勇敢的宝兴各族人民正奋进在脱贫攻坚的“赶考”路上。

  雅安日报/北纬网记者孙振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