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豆书记”的乡土答卷 ——记雨城区碧峰峡镇后盐村驻村第一书记许隆毅
□ 转载自《雅安日报》
许隆毅(中)在村民家中走访
□市融媒体中心 张天幸
“大热天,还麻烦许书记过来指导拍视频,辛苦了。”8月9日13时,雨城区碧峰峡镇后盐村一民宿门口,民宿从业者胡中丹一边将矿泉水递到驻村第一书记许隆毅手里,一边连声道谢。
随着许隆毅将拍摄的后盐村美景和特产发布到抖音平台获得大量点赞关注后,找他帮忙拍摄宣传视频的民宿从业者和村民络绎不绝。
2024年8月,许隆毅从四川雅茶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被派驻到后盐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这座因2600多岁的红豆树而远近闻名的小山村,成了他奋斗的新阵地。从拿着相机满山跑帮助村民拍摄短视频,到巧妙借助“相思”“红豆”等元素设计“雅安千年红豆”文创产品,许隆毅用实际行动诠释着驻村干部的责任与担当。
拓宽致富道路的探索者
“后盐这个山沟沟,除了一棵红豆树,啥子都没有,难搞哦。”初到后盐村,满怀憧憬的许隆毅在与村民交流时就被泼了一盆冷水。
山路崎岖、产业单一是制约后盐村发展的两大顽疾。
望着乡亲们脸上难掩的无奈,许隆毅为后盐村找到一条致富路的决心愈发坚定。他带上驻村“三宝”——弯刀、胶鞋、草帽,开始挖掘这个小山村的宝藏。千佛岩、高石梯、红军战斗遗址等村内景点,都留下了他反复调研的身影。最终,调研结果被绘制成《后盐村文旅资源现状分布图》,为编写《高石梯茶旅融合项目建议书》提供了详实的基础资料。
随后,许隆毅和村组干部多方奔走,汇报后盐村发展需求,高石梯茶旅融合项目被列为碧峰峡镇2025年重点项目。
高石梯茶旅融合项目的实施,将有效解决后盐村800余亩茶山生产物资运输难题,被步游道串珠成线的摩崖石刻、红军战斗遗址等景点将形成一条特色文旅线路,带动当地民宿、农家乐发展,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吃上旅游饭。
聚焦产业发展的实干家
资源丰富,信息闭塞,“好酒也怕巷子深”是后盐村的真实写照。
身为一名短视频爱好者,许隆毅深知自媒体时代,短视频在传播信息、展示乡村发展方面的独特优势。他自购无人机、相机、自拍杆等设备,拍摄制作短视频,借助抖音等平台宣传后盐村美丽风光和特色产品。
眼看着古村落成为打卡点,“土特产”变成“香饽饽”,后盐村100多名村民主动参与到短视频拍摄制作中。
“让短视频发挥实效,专业技能是关键。”许隆毅化身短视频导师,从设备选择、拍摄技巧、剪辑软件操作、特色农副产品推介销售等方面,耐心讲解、系统培训,让村民慢慢变成了行家里手。
“没想到拍个采竹笋都有上万人关注,网友私信我可不可以邮寄售卖,地里的土特产不愁销路了。”谈起短视频带来的好处,后盐村3组村民王清风笑得合不拢嘴。
“宣传固然重要,产业发展更要走在前面。”许隆毅积极对接派驻单位,与村上构建优势互补的发展模式,依托村内千年红豆树,助力后盐村打造特色“相思里”茶品牌商标,将后盐村的“小叶子”,发展成大产业。
“一个响亮的商标就是茶产品的‘身份证’,‘相思里’茶品牌涵盖了红茶、黑茶、老川茶等11个品类,我们希望以品牌打造的方式将后盐老川茶推向广阔市场,带动村里的茶叶加工,形成良性闭环。”许隆毅说。
望着生机盎然的茶园、手机上不时出现的订单,后盐村2组村民王清福感慨道:“真没想到,后盐村的好光景来得这么快。”
绘就振兴蓝图的筑梦人
后盐村拥有全国最大、最古老的红豆树,独特的生态资源是发展的“金饭碗”。去年红豆成熟季,不少游客、村民到树下捡拾红豆,这一幕被许隆毅看在眼里。
为了改变后盐村红豆“低端”“散装”状态,提升品牌形象,促进村民增收,许隆毅借助“相思”“红豆”等元素设计“雅安千年红豆”文创包装,通过回购村民红豆,精挑包装后对外销售,在提高村民收入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后盐村红豆的知名度。不少村民看到实打实的收益,主动参与进来,从捡红豆到制作红豆类文创产品,一条因红豆而“出圈”的产业正在兴起……
“如今,我们的红豆礼品成了后盐村最浪漫的‘手信’,不少游客离开时都会带上几件。”后盐村党支部书记彭勇一边说一边望向桌上的红豆文创包装礼盒,眼中满是自豪。
在日复一日的并肩战斗中,许隆毅与乡亲们的心越贴越近,被亲切地称为“红豆书记”。他的征程中,还有更多的愿景:开展招商引资、提升基础设施、发展高品质旅游……一系列举措不仅能激活后盐村发展的“一池春水”, 还能带动乡亲们持续增收,筑牢后盐村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从拓宽致富渠道,到聚焦产业发展,再到未来发展规划,许隆毅以真诚为笔,以贴心为墨,在乡村振兴的田野上,书写着温暖实在的乡土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