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先发展教育 奠定腾飞基础——汉源县委县政府重视关心教育工作纪实
教育是国计,也是民生!
教育是今天,更是明天!
教育涉及千家万户,关系着每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近年来,在汉源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帮助下,通过各部门、乡镇、学校的共同努力,全县教育硬件设施不断完善,教育教学质量稳步上升,向着“建区域教育强县,办人民满意教育”的目标不断迈进。
“汉源县教育事业之所以蓬勃发展,离不开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离不开社会各界的爱心援助。”4日,汉源县教育局局长康克君说。
灾后重建
高起点布局谋篇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在“4·20”芦山强烈地震中,汉源县84所学校不同程度受灾,涉及学生42277人,因灾受损校舍257250平方米。为了让受灾学校早日恢复正常教学秩序,让孩子们能在坚固安全的新校舍中学习,灾后恢复重建中,汉源县教育系统在县委、县政府和省市教育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紧急行动,精心组织,统筹规划,科学调配,全力推进,狠抓落实,保障学校灾后恢复重建全面有序实施。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灾后重建,刻不容缓。规划中重建资金如何投,必须高起点布局谋篇。
循着这一思路,一份眼光超前、视野恢弘、科学缜密的汉源县校点布局规划调整构思出炉。“为了让学校布局科学合理,我们认真梳理《汉源县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规划项目表》,着眼于全县人口状况,科学谋划,努力让教育资源最大化、最持久地发挥效能,共规划恢复重建学校39所,并确定了各所学校的服务半径,其中,原址部分重建29所,异地重建2所,就地重建8所。”汉源县教育局副局长杜娟告诉记者,灾后重建项目大幅度提高了农村学校的硬件设施,为教育均衡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凤凰集香木自焚,浴火而涅槃重生。
“汉源县教育系统的灾后重建绝不只是简单恢复,而是一次重生,是一次跨越。”汉源县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
据介绍,汉源县进入“4·20”学校灾后重建专规的39个项目,目前已全面开工,21所学校项目全面完工并投入使用。
爱心援建
情系教育发展
教育民生工程及民生实事事关千家万户切身利益。除了当地政府部门的支持,汉源教育事业的发展还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帮扶。
“在这激动人心的美好时刻,我代表学校全体师生向中国扶贫基金会、青少年基金会给予我校无私援助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你们的爱心捐赠……”9月1日,在汉源县大田乡向阳小学落成典礼上,学校校长张明智慷慨激昂地说。
据了解,“4·20”芦山强烈地震后,向阳小学校舍严重损毁。自去年12月以来,日产汽车公司通过中国扶贫基金会捐资200万元,其中180万元作为房建,20万元作为学生学习用品爱心捐赠和设备采购。中国青少年基金会捐资50万元,用于设备采购。
如今,走进向阳小学,洁白、高大的教学楼,先进的教学设施,现代化的厨房等等,都让全校师生们欢呼雀跃。对于充满爱心的援建者,大家心怀感激。纷纷表示,将励精图治,严谨办校,把学校办成一所社会满意、家长满意、学生成才的学校;将把滴水之恩,化作自强不息、刻苦学习的动力,不辜负社会各界的殷切期望。
据悉,“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汉源被确定为重灾县,多所学校不同程度受损,全县71所学校面临重建,7所学校需要加固维修,社会各界纷纷伸出援助之手。仅汉源县教育系统,就接受湖北援建资金32044.85万,社会捐建资金1966.95万元,红十字会系统援建资金2126万元等。
2011年9月前,该县规划重建的78所学校全部交付使用。重建后,优质的教学环境、设备设施条件得到社会的一致肯定。在湖北省全额援建的27所中、小学(幼儿园)中,汉源县第一中学、第三中学、汉源县职业高级中学等三所学校,获得了四川省建设工程天府杯奖(省优质工程)的2个金奖和1个银奖。
另外,中央专项资金的投入,也使学校教学仪器设备的配置上了一个新台阶,确保了汉源县中小学生享受到优质的教学条件,让汉源全县学校的硬件设施设备向前跨越发展了30年,学校的装备水平至少提高了20年。
去年“4·20”芦山强烈地震发生,汉源教育系统再次遭受重创,全县39个项目纳入重建专规。截至目前,汉源县教育系统再次与社会捐赠方签订协议资金达12397.4269万元。如今,全县21所学校项目已全面完工。
按照中央、省、市、县相关文件精神,汉源县教育局认真制定教育民生工程及民生实事年度实施方案,明确分工,落实责任,扎实推进各项教育民生工作。
学生资助方面:截至目前,完成学前教育保教费减免9327人,资金279.81万元;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2954人,补助金174.045万元;免除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费1600人,资金63.345万元;发放普通国家助学金1600人,资金120万元;免除职业高中学生学费1822人,资金174.912万元,发放中职助学金1177人,资金88.275万元。同时,2014年上半年教育局还争取、协调、联系、完成社会资助项目21个,受助学生近2000人次,涉及资金160.98万元。
2014年,汉源县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已超目标完成28261人。今年秋季实行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食堂供餐的学校达71所,遍及坭美、永利、三交等偏远山区乡镇。全县新建成学校食堂5所,改建学校食堂7所,投入资金约300万元;改造食堂48所,投入资金161万元;自主采购食堂设备和厨房炊具、学生餐具的学校9所,投入资金73.1万元;集中采购食堂设备和厨房炊具、学生餐具的学校62所,投入资金39.5万元;接受中国扶贫基金会爱心厨房设备援助31套,援助设备资金约160万元;接受中国青少年基金会希望厨房设备援助6套,援助设备资金约30万元。
各方协调
安全稳定常抓不懈
新学期开始,汉源县各中小学(幼儿园)多措并举,开展校园安全工作。
校园安全关系着学生安危、家庭幸福和社会稳定,牵动着千万个家庭。
教育系统人多面广,安全稳定工作细琐繁重。
汉源县教育局协调各方,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管理原则,紧紧围绕建设“平安校园”目标,加大“三防”设施投入,强化应急疏散模拟演练,借以提高学校、师生安全防范能力,确保教育和谐稳定发展。
为强化制度建设,规范学校安全管理,县教育局建立了每周安全例会工作机制,定期召开局办公会议,研判学校安全态势,安排部署学校安全各项工作,及时对安全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督查、检查。进一步修订完善了《汉源县教育局学校安全管理工作制度》《学校安全检查制度》《学校安全工作责任追究制度》《学校安全工作考核办法》,确保安全工作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做,防患于未然,杜绝或尽量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为深化安全教育,提高师生安全意识,汉源县以“六五普法”、“打非治违”、“百日安全生产活动”和“安全生产月”等专项活动为契机,充分发挥学校教育资源,通过举办校园安全专栏、安全主题讲座、安全知识培训和组织参加安全网络知识竞赛等形式,广泛开展校园安全宣传教育。
通过各方协调,汉源县共设立警校共育办公室学校54所,落实“三见警”学校13所,设置报警点学校33所,“平安校园”创建率达到100%。以创建依法治校示范学校活动为工作平台,严格办学行为,规范学校行政管理,创建省级“依法治校示范校”1所,创建市级“依法治校示范校”2所,创建县级“依法治校示范校”2所。
同时,汉源县还开展专项整治,净化校园周边环境。汉源县教育局会同汉源县食安办、汉源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每期对有食堂的学校进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会同县卫生局、县疾控中心、县卫生执法大队对校园进行卫生专项大检查;会同县公安交警和辖区派出所,进行校园治安和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会同县消防大队对学校进行消防安全大检查、大整治;会同县卫生、食品、公安、工商、文新广等部门进行学校及周边环境大整治。
汉源县教育局坚持服务到位,把创建平安校园作为教育系统的重大政治任务和重点工作来抓,动员各级各类学校切实增强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和危机意识,切实担负起维护校园安全的主体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