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生态文明示范大文章——雅安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系列报道(三)

来源:
2014-12-12 11:15
浏览:
收藏 打印

  经历了两次灾难,雅安扛着的“生态旗帜”没有倒,生态文明的理念始终贯穿雅安灾后恢复重建全过程。

  今年3月,市委三届七次全会召开。会议确定,从“生态文明建设”切入、破题,在更高层次上,以更大的力度发挥、转化雅安的生态优势,保护生态环境、做大生态经济、示范生态文明,在为构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做贡献的同时,实现科学发展。

  经济发展如何与人居环境实现有机统一?说到底,就是要让金山银山、绿水青山真正惠及广大群众,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绿色

  滋养独具特色的经济走廊

  专家这样分析雅安的地质结构:雅安是长江上游重要水源涵养地和生态屏障,是生物多样性重点保护地区和世界自然遗产大熊猫栖息地核心区,是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要求高、任务重。

  11月,《芦山地震灾区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规划》通过专家评审。《规划》指出,把芦山地震灾区建成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的样板工程——构筑最好最优的生态环境、发展循环低碳的生态产业、打造宜居最美的城乡人居、培育特色和谐的生态文化,探索建立以生态产品和生态文化供给为主的西部生态脆弱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模式。

  “地震后,我们在花大力气治理地质灾害的同时,没有落下实施环境保护部主导的全球环境基金‘长江流域自然保护与洪水控制’项目,构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宝兴县委副书记、县长马军表示。

  在灾后恢复重建中,我市继续以生态保护区为重点,抓好退耕还林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

  如何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中,让老百姓更加直接地得到生态文明建设带來的“绿色红利”?

  在雅安,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生态农业发展是保障,生态旅游产业和特色工业是新增长点。

  以旅游产业发展为例,今年国庆长假,前往碧峰峡景区的车辆排起了“长龙”。茶文化圣山——蒙顶山游人如织,景区宾馆天天爆满。

  据市旅游局提供的数据显示,国庆长假,雅安接待游客157万余人次,创旅游综合收入逾10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30%和170.6%。

  而在芦山县芦阳镇火炬村,农家乐同样爆满。在这里,漂亮崭新的民居林立,依山而种的猕猴桃漫山遍野。目前,该村已经发展1000亩生姜、1300亩猕猴桃、5000亩林竹。不仅是火炬村,我市的237个新村聚居点就像一个个生态细胞,在灾后恢复重建中产村相融、同步发展……

  “景美致雅,行旅平安”,作为藏区门户、民族走廊,雅安正依托浓郁的民族风情和生态旅游文化,推进国家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雅安生态优势正在释放“红利”,真正实现“产业富民”。

  产业

  收获生态红利的发展通道

  雅安在推进灾后重建和后发追赶中,还在积极探索放大重建效应、专注优势转化、坚持特色发展的路子,着力引进和培育一批发展前景广阔的特色优势产业。

  12月6日,在荥经县烈太循环经济产业园区的生产基地,经过全电熔压延法技术,花岗石产品在开采和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料摇身一变,成为了晶莹剔透的微晶玻璃装饰板材。它们被运往全国各地,还将出口至美国、意大利、泰国等海外市场。

  从花岗石废料到高端装饰板材,一名微晶的探索为雅安绿色循环经济发展开了好头,而其更深远的影响正初步显现。

  如今,荥经县烈太循环经济区以微晶石为主的绿色循环经济为核心,借助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契机,力争在未来5—8年,建成产能达5000万平方米、产值超200亿元以上的微晶玻璃产业集聚区。一个集微晶材料生产、研发、物流等为一体,核心区、扩展区等相互呼应的产业新城呼之欲出。

  荥经烈太循环经济示范区正是雅安灾后恢复重建和经济转型升级进程中,全新生态循环产业模板的雏形。市委、市政府按照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和新型工业化要求,主要依托芦天宝飞地产业园区(经开区)、芦山县产业集中区、宝兴县灵关镇汉白玉精品产业园区等建设,大力培育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工业产业。我市还将抓住成都经济区同城化发展的机遇,把适合雅安的工业产业做大做强,带动灾区群众就业增收、奔康致富。

  首席记者 熊蕊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