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将构建博物馆体系 以建设市级博物馆为龙头带动周边区县发展

来源:
2004-02-20 00:00
浏览:
收藏 打印

  本报讯针对市政府刚刚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我市文物博物馆事业的意见》,昨(19)日,文化部门的相关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都表达了同一看法:“一个地方的历史文化 遗存,是这个地方人类进步史、社会文明史的丰碑,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市上各方已达成共识,相信一个以建设市级博物馆为龙头,带动周边区县发展的博物馆体系将尽快建立起 来。”
  打开地方史不难看出,我市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是全省的文物大市,现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3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处,区县级 文物保护单位108处,藏品近3万余件(套),其中秦汉以前遗存140余处。历史文物可上溯距今万年的旧石器时代晚期,下至明清至近现代典型文化遗存,是极其宝贵的精神财 富和物质财富。
  按照市政府的要求,我市将尽快建立具有雅安地方特色的博物馆体系,以大带小,形成合力,共同发展,使本区域历史文化遗产为实施“11421”发展战略,建设高水平小康 雅安创造优良的文化环境。依托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高颐墓阙及石刻,修建市级博物馆,并且恢复墓阙等原始风貌,以其为中心,集中展示本区域汉代石刻文化及雅安历史文化遗 存,使之成为标志性历史文化遗存景观,形成全市博物馆“龙头”,带动周边区县其它历史文化遗存共同发展。
  同时将充分发挥各区县博物馆、纪念馆历史文化属性,最大化地发挥其特色,对保存完好的雨城区上里韩家大院民居,规划保护成为“韩家大院民居博物馆”;芦山县突出汉代至 三国文化;宝兴县建成以硗碛藏族生态博物馆或民俗村;荥经县以严道古城遗址博物馆为基础,展示巴蜀文化底蕴;汉源以“富林文化”为代表,集中展示雅安史前文化的历史遗存; 石棉县以红军强渡大渡河为主题,充分展示红军长征在雅安的战斗历程;名山县以蒙顶山茶文化为主题,完善茶史博物馆建设。本报记者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