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自身特色 绽放新村魅力
重建,重生。
这是我市灾后重建情况的真实写照。
新面貌,新生活,新气象。
在灾后重建过程中,我市众多新村述说了一个又一个故事,书写着一段又一段传奇。
在国道318线上,名山县百丈镇王家村就用“立体”的发展方式将自己的魅力徐徐绽放。
统一布局的新居
【故事】立体发展前景广阔
去年8月19日,一场暴雨打乱了名山县百丈镇王家村村民平静的生活。当时,村里洪水陡涨,翻过河堤,疯狂地冲刷农田、茶园,冲进农家,包围村民……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王家村抗洪抢险取得胜利,村民们的生活又渐渐恢复平静。
大半年过去了,4月26日,记者来到王家村,站在该村7组的临溪河河道附近,村民王金良告诉记者:“当时(去年8月中旬王家村遭受洪涝时)的水已经到了现在我们站的这个位置。”
举目望去,当时肆虐的洪水早已不见,一座新修的桥正在紧锣密鼓地施工。镇上的挂村干部代勤妮说:“在这里建大桥就是为了避免去年洪灾时候河道附近的7组成为孤岛的情况。”
大桥建成之后,以前出现的“孤岛”现象将不复存在,各组之间也将联系得更加紧密。据代勤妮介绍,考虑到今后王家村发展乡村旅游的需要,新修的大桥不仅桥面宽敞,而且还将在桥两边预留人行道,在方便车辆进出的同时,也充分顾及了村民的实际所需。
立足现状,放眼未来。目前在王家村进行的所有项目都是紧紧围绕着这一着眼点,紧密围绕着村里的发展规划来开展。
安居更要乐业。在王家村的新村建设过程中,记者发现,这里已经将可以利用的空间多方位的发展起来了。纵向上讲,“茶+桂”的发展模式已经初见成效,目前村里已有不少于150亩的成片“茶+桂”林地。今后,村里还将继续大力发展这一增收模式,把“茶+桂”发展到2000亩以上。在此基础上,村里还将发展生态鸡套养,真正把“茶+桂”变成“茶+桂+鸡”。
横向来看,在王家村的茶园中,不时能看见蓝色顶棚的生猪养殖场。为什么把生猪养殖场建在茶园之中?这里头可是大有玄机。原来,这就是王家村的另一条生态发展模式——“猪—沼—茶”。
别小看这“猪—沼—茶”这一模式。这个“循环经济”模式不仅减少了村民的生活成本,而且由于沼肥可以有效减少化肥、农药施用量,能更好地实现农产品的有机化生产,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因此,村民们生产的茶叶等农产品市场竞争力自然也就更强。
记者注意到,不管是“茶+桂+鸡”还是“猪—沼—茶”,王家村在全方位发展过程中都在深挖“茶”元素。
灾后重建等机遇抓住了,在不断发展中思想解放了,前进的步子也迈开了。
现在,王家村的发展前景已经引得外地人慕名而来。据代勤妮介绍,村里准备发展旅游产业后,成都等地有人专程前来咨询开办农家乐的情况。
【亮点】“输血”与“造血”并举
时间回拨三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汶川8.0级特大地震发生。位于震中映秀西南面直线距离120公里的名山县遭到重创,20个乡镇,192个村,21万余人受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2.55亿元。名山县也因此被列入省定12个重灾县之一。
按照“三年重建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目标,名山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优先推进城乡住房、学校医院、道路交通等设施重建,科学规划重建项目169个,规划投资15.8亿元,涉及住房恢复、城镇恢复、公共设施恢复、基础设施恢复、产业恢复、生态恢复共6个方面。
三年来,名山县在实施灾后重建的过程中,牢牢把握“加快重建,加快发展,实现突破,实现跨越”的工作思路,确定“加快重建,加快发展”的工作主题,加大投资力度,始终把灾后重建与产业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精神文化家园建设等结合起来,推动名山震后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以王家村为例,在灾后重建和新村建设中,王家村抓住灾后重建机遇,立足自身特色,加快发展,用自己的“新村模式”逐步实现着自己的跨越发展。
农房重建方面,名山县城乡居民住房恢复重建累计完成投资60347万元,其中农村居民住房重建2309户,加固维修6242户;城镇居民住房重建2户,加固维修68户,目前包括王家村在内的整个名山县已全面完成城乡居民住房恢复重建任务。
按照优化布局的原则,王家村目前已经规划了集中居住点。按照规划,在集中居住点上将修建污水处理、活动广场等较完善的配套设施。通过集中居住,集约了用地,布局也更合理,在一定程度上将结束农村散乱无序的状况,并实现村民和城里人的生活同步。
依托村镇重建、产业重建以及农房重建等方面的要素建设,王家村的新村建设加快建设基础设施,跟进完善公共服务,在统筹城乡发展上迈出了新步伐。
【数据】
——4个
名山县生态恢复规划项目4个,规划总投资1156万元,现所有项目均已完工,完成投资1105.4万元,占规划总投资的95.6%。
——10个
名山县城镇恢复重建项目规划10个,规划总投资7073万元。现所有项目已开工,完工项目9个,累计完成投资6895万元,占规划总投资的97.2%。仍在建的项目是名左渠引水工程。
——17个
名山县产业恢复规划项目17个,规划总投资5428万元,现所有项目均已完工,完成投资5322万元,占规划总投资的98%。
——19个
名山县基础设施恢复规划项目19个,规划总投资12115万元,截至目前,所有项目全部完工,累计完成投资12180万元,占规划总投资的100.5%。
——26个
名山县公共设施恢复项目26个(不含教育、卫生项目),规划总投资22317万元,现已开工广电综合大楼、社区文化广场、社会福利中心等25个项目,完工项目24个,累计完成投资17576万元。
——169个
2009年8月灾后重建项目中期调规后,名山县规划项目169个,规划总投资为158335万元。截至目前,名山县灾后重建过程中累计开工项目168个,开工率为99.4%;完工项目161个,完工率为95.2%;累计完成投资15.16亿元,占规划总投资的95.8%。
——首个
名山县城东乡瑞光官田小学成为“5·12”汶川特大地震后我市学校灾后重建竣工的第一所交钥匙工程;茅河乡灾后重建19个新村点建设成为省级新农村建设核心示范片;解放乡侨爱卫生院成为全国首个建成的灾后重建侨爱卫生院……记者蒋艾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