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宝鉴宝”找到的雅安“宝贝” 记录着雅安鲜为人知的故事
5月21日,由央视鉴宝专家王春城等人组成的鉴宝团队开始了为期两天的鉴宝,来自全省各地的收藏者闻讯赶来参观。两天共鉴宝10271件,在这些“宝贝”中,不乏“国宝级”宝贝的存在,但更吸引专家们目光的还是那些能展现雅安历史文化的“宝贝”。
芦山县有一藏宝者提供的“马会会服”,名山区一藏宝者提供的“茅河制的瓷器”,还有一块记录雅安人在北京开店卖“京果”的“木刻印刷”。
为何这些藏品会吸引鉴宝专家的目光,这些藏品记录着雅安哪些鲜为人知的历史和故事?
马会会服:
见证茶马互市上的盛会
一件红色的衣服,呈现在鉴宝专家王春城和曹洪面前。
圆领、短袖、开襟、两扣,衣服袖角和开襟处有“云朵”形的黑色装饰花纹。
打开衣服内里,白色的棉质衣服已经发黄,但对开襟两边内里留下的黑色字体还清晰可见。
“光绪十六年,翻轮头班首会,四人,新力马会,共十四人同置……”鉴宝专家、四川文化职业学院文博学院教授曹洪拿起手电筒,仔细地看着上面的字迹,在“新力马会”下方,还写着彭惠章、陈修元等几人的名字。
此件被专家鉴定为“清代马会会服”的藏品,是由芦山县思延乡的万承全提供。
“马会”是什么?
万承全说,此件衣服是上一辈传承下来的东西,他也不清楚用途。
“马会,这个词最早出自《虾球传·各自分飞》,就是指‘赛马协会’,赛马会在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区比较常见。”曹洪解释说,现在每年藏历六月举行的赛马会,是藏北草原规模盛大的传统节日,又称“草原盛会”,为期5到15天不等。节日期间,藏北各地的牧民,穿着色彩鲜艳的节日盛装,带着丰盛的食物,支起漂亮的帐篷,骑着骏马,从四面八方涌向赛场。 除了藏族同胞举行赛马会外,彝族人在一年一度的火把节期间,也会举行赛马比赛。值得一提的是,2008年6月7日,赛马会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根据衣服上的字迹,曹洪认为 “新力马会”是这个赛马会的名字,马会会员有14人。每次举行赛马会时,这14人就会身着马会会服,上台骑马表演。
那么,雅安为何会有“马会”出现呢?
“这可能与茶马古道和茶马互市有关。”曹洪说。
众所周知,雅安茶文化底蕴深厚,雅安既是茶马古道的起点,又是茶马互市的重要地点。茶马互市起源于唐、宋时期,是中国西部历史上汉藏民族间一种传统的以茶易马或以马换茶为中心内容的贸易往来。现在名山区新店镇还有着茶马互市机构“茶马司”的遗存。
以茶易马,从宋代开始,朝廷就在四川雅安等地广开马市,大量换取藏、彝等少数民族的优良马匹,用以保卫王朝边疆。
曹洪猜测,从宋到清代,“茶马司”在用茶叶交换马匹时,会举行一次赛马会。通过赛马会,可以看到马的耐力等,来确定马匹的优劣。而作为出产马匹的藏族同胞和彝族同胞,也将茶马互市作为一次展示自己高超马术的机会。
曹洪说,赛马会相当于一次销售马匹的“招商会”,也是一次藏、彝、汉民族共同庆祝的一次盛会。每次茶马互市交易时,都会有众多马仔骑着骏马在赛马场上驰骋,让购买马匹的官员们来辨认马匹的优劣……
曹洪说,茶马互市的赛马会被当地人延续下来,成为一种戏剧的表演形式而流传下来。“新力马会”也有可能是一个表演团,就如现在芦山花灯一样,每到节日期间,整个团队就会身着戏服上台表演。
不管是赛马会的会服,还是表演的戏服,这件藏品都与马有着莫大的关系。因此,此件马会会服可以说见证着雅安茶马互市的兴盛。
“这件藏品,对研究雅安茶马互市,有着一定的参考意义和研究价值。”曹洪说。
茅河制瓷器:
雅安曾有的瓷器作坊
5月21日,一件瓷器,摆到了首都博物馆研究员、瓷器专家王春城面前。
此件瓷器,高23厘米,瓷器的一侧清晰地写着“名山,茅河碗厂出品,傅大安”等字样,瓷器盖口处还有精美的印花。
此件瓷器,由名山区百丈镇王家村4组的郑继华所提供,上面写着明确的制造时间“1971年7月”。
王春城说,这是一件由雅安名山本地制瓷(碗)厂出产的瓷器,“傅大安”此人可能是制瓷师傅,也可能是瓷器的购买者。
今年60多岁的郑继华是一名收藏爱好者,他说他小时候常跑到茅河的制碗厂观看各种瓷器和碗的烧制过程。在郑继华的印象里,令他最难忘的是师傅在烧好的碗上贴印花。
“那些印花很漂亮,每个碗贴的印花图案都不一样。”郑继华指着瓷器上的精美印花说,师傅给瓷碗或是瓷器贴印花的时候,用一种有颜料和图案的专门印纸。贴上印纸待颜料干了再把纸撕下来,瓷碗上就会印出图案。
郑继华说他家里还有好几个类似的瓷器和碗。5月22日下午,郑继华又从家里拿来了几个上世纪70年代烧制的瓷罐和瓷碗。郑继华说,他所收藏的瓷碗和瓷器上的印花各有不同,都有一些吉庆的寓意:有画眉在报春花枝头上鸣叫,寓意“喜上眉梢”;有大丰收时抱着稻穗的妇女,印着“喜报丰收”的字样。有些瓷碗除了贴印花,还有直接用手绘的。手绘的图案很简单,在碗底面上,一个大大的蓝色的“净”字充满了禅意。在各式各样的花色图案面前,郑继华神采飞扬地描述着,好像又回到了当年的碗厂。
“那个时候,名山茅河和百丈的很多生产大队都有自己的副业,有些村就建民窑,开陶瓷厂,生产碗碟等生活用品。”郑继华回忆说,因为那时商品没有这么丰富,很多生活用品都是陶瓷做的,并且又是易耗品,所以市场需求很大。“后来,碗碟出现了不锈钢等多种材料的,这些民窑没有竞争力,纷纷倒闭。”
“这件瓷器,虽然只有40多年的历史,但它很有地方特色,从它可以看到雅安本地制瓷产业的发展变化。”王春城和曹洪对此件瓷器爱不释手,他们都希望郑继华能保存好瓷器,因为此件瓷器“历史价值很大,值得研究”。
王春城说,从艺术和历史价值考虑,这些民窑生产的碗碟是承载着一代人的回忆,见证了那段时期的经济发展,“对地方制窑业的发展历程,有着重要的研究意义”。
曹洪还提到,因为名山区茅河乡与邛崃接壤,从这些瓷器中还看到“邛窑”的一些特征,可以从侧面印证“邛窑”对雅安制瓷业的影响。
“最值得称道的是,雅安本地有自己的制瓷(碗)厂,关于这个制瓷(碗)厂的历史和发展过程,非常值得当地的文史研究者去探索和研究。”王春城说。
木板刻印:
记录雅安商人创业经历
一块巴掌大小的木板刻印,摆放在杂项鉴定专家黄江龙的面前,让黄江龙眼前一亮。
木刻的木料为梨树木。
木刻上全是反字,经过辨认,正中竖排的四个大字为“四远驰名”,正中横排有“洪盛公号”四个稍大的字,左右两边各有竖排的两排小字。竖排小字每排10字,共有40字。仔细辨认,可以清晰地认出所刻的内容有“酥月饼”、“乌梅”等字样,另有“西单间门面”、“自造满汉京果”等字样,另有地点为“本铺住邛南黑竹关坐东向”。
黄江龙说,此件物品的时代在清末,从“四远驰名”和“洪盛公号”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商号广告。此件木刻是商号的“商标”。
木刻上的文字,记录着名山人一段在京经商的历史。
听着专家们的解释,故事的主人逐渐清晰:在清末时,一位商人在邛崃南边的黑竹关(现名山区黑竹镇)开了一家月饼店,他的月饼种类繁多,其中以乌梅做的最为盛名。他的月饼等糕点生意做得很大,甚至做到了京城,并在京城的“西单间门面”开有分店,专职从事制作销售“满汉京果”。
黄江龙解释说,在清朝时,能够称为“京果”的糕点,是很了不起的!因为在清末以前,“京果”是专指那些需要进贡给皇族的地方果品。后来,随着时间演变,“京果”就变成了糯米炸制的那种形似花生的糖果点心等糕点的统称。
这个木刻上写有“自造满汉京果”,说明此家商号的生意做得很好,能够做出适合京城满族人口味和汉人口味的糕点。
木刻背面无字,很光滑。“此木板刻印作为商铺的广告语,应该是印在糕点上的。”黄江龙分析说,他能让顾客们认准一个品牌而选购。
此木板刻印,承载着一段名山人在京城开店的辉煌历史。
令人遗憾的是,此木刻并没有多余的字来透露糕点师傅的信息。但我们从短短48字的广告语中,可以看出店主是一个技艺高超的糕点师傅。
“此藏品,对研究雅安人到外地经商有着一定的参考意义。”黄江龙对藏品的持有者郑继华说,希望他好好保存藏品,让一些文化研究者从木刻的内容里可以找到雅安人外出经商的历程。
雅安日报/北纬网记者 黄伟
记者手记
雅安民间,
还留存着众多“宝贝”
5月21日,由央视鉴宝专家王春城等人组成的鉴宝团队开始了为期两天的鉴宝,两天共鉴宝10271件,其中国宝级两件。
此次寻宝鉴宝,虽然雅安的收藏爱好者们也提供了相当多的好藏品,但远远没有专家们所想象的那么多。
“比如汉代的遗存,比如根雕乌木类的收藏,还有红色文化类的收藏……”在寻宝活动结束时,专家组成员大多都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雅安市古代为青衣羌国,秦置严道县(含今荥经、雨城)属蜀郡。西汉增置徙县(今天全)、旄牛县(今汉源)、青衣县(今名山、芦山)。三国蜀汉置汉嘉郡,西魏置蒙山郡,隋代以后改置雅州……
雅安有着丰富的文化遗存,被列为大渡河流域重大考古发现之一的富林文化、邓通造币遗址、南丝绸之路遗址、茶马古道、芦山汉代石兽……
在雅安博物馆内,我们可以看到雅安本地遗留的“宝贝”之多,从“巴蜀印章”到青铜器“成都矛”,从唐三彩到有着青花瓷鼻祖之称的“至正七年青花瓷”,从各类汉代石兽到现代的各类书画……
雅安有得天独厚的生态文化、历史文化、茶文化、熊猫文化等诸多文化,看着雅安本地藏家提供的藏品,我们仿佛正沿着雅安的历史轨迹,穿梭时光。
雅安,因其有着“川西咽喉”、“西藏门户”、“民族走廊”的特殊地理位置,而在历史上成为了汉、藏、彝各族人民交流的地方,无论是南方丝绸之路上的汉代石刻艺术,远古及“西南夷”时代的多边文化交流,还是独特而深厚的茶文化,都在雅安大地上留下了丰富的遗存。
“雅安,从事艺术品收藏的爱好者,已经超过了10万人!”在采访中,雅安收藏家协会会长吴冶安说,这个数据,除各类瓷器、奇石收藏爱好者外,还包括根雕、石雕、玉器等各类收藏爱好者。
随着近年来艺术品行业的崛起,很多人发现了雅安本地遗留“宝贝”的价值。在雅安众多收藏爱好者的队伍中,有专业的、有业余的,各行各业都有人参与,从年龄段来看10多岁到80多岁都有。
我们相信,从历史中走来的雅安民间,还散落着诸多藏品,如汉代文化、茶文化和红色文化等收藏品。
这些收藏品,向世人展示着雅安的悠久历史,也体现出雅安独有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