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山地鸡买保险———记天全县二郎山山地鸡科学养殖模式之三

来源:
2009-06-22 09:47
浏览:
收藏 打印

  天有不测风云,“鸡”有旦夕祸福。在山地鸡的养殖过程中,并不都是一帆风顺的。

  给山地鸡买“保险”,发生自然灾害、意外事故、传染疫病时可获得保险赔偿,从2007年开始,山地鸡成为我市首个“享受”保险待遇的养殖品种。

  保险减风险农户少损失

  为了进一步保障山地鸡养殖户的利益,尽最大可能规避养殖风险,2006年底,天全县政府联合雅安隆生农牧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隆生公司”)、中华联合财产保险公司,于2007年开始为该县的山地鸡投保,大大降低了养殖业的风险。

  “我买了山地鸡保险,减少了冰雪灾害造成的损失。”回忆起2007年冬天的那场雪,天全县仁义乡石桥村村民杨国华到现在还心有余悸。因为雪灾,那年冬天的气温比往年降低了10多度,由此引发的疾病,使杨国华损失了73只快要出栏的成品鸡。当年12月26日,杨国华向隆生公司提交了保险赔付申请,两家公司立即前往实地调查,半个月后,他顺利拿到932.4元赔付款。

  2007年,我市遭遇雪雪灾害天气。在这场灾难中,许多农户养殖的山地鸡都没能幸免于难,或多或少遭受了一些损失。但所幸的是,因为有了养殖保险,不仅减轻了农户在雪灾中蒙受的损失,也保住了大家发展山地鸡的信心。

  “养山地鸡最怕鸡得传染病,即使管理得再仔细,也难免有个意外。买个保险,能减少一点损失是一点。”说起山地鸡保险,杨国华是打心底里满意。去年3至5月,他养殖的山地鸡曾因感染疾病死亡335只,因为买了保险,保险公司按照此阶段山地鸡成本价的55%进行了赔付。这次,杨国华又拿到了4081.2元的赔偿金。

  合作三年多完善“鸡保险”

  目前,天全县参与山地鸡养殖的农户越来越多。作为山地鸡养殖大县,天全县山地鸡养殖具有规模较大、技术成熟、经济效益显著、市场前景广阔等优势,但由于养殖业的特殊性,养殖户在抵御风险方面能力仍然较弱,除了市场价格起起伏伏的风险外,在养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更让农户头疼,农户们对养殖业保险的需求日益强烈。

  虽然有着广阔的农业保险需求市场,但由于农业保险具有低保额、低收费、低保障和高风险、高成本、高赔付等特点,一直以来,各大保险公司对于农业类险种往往是谈“农”色变。

  一方是缺乏有效保障机制的传统养殖户,另一方是能够转移、分散个人风险的商业保险机构。面对这种情况,2007年,天全县委、县政府在经过仔细研究和认真分析后,决定把山地鸡养殖作为“四方合作”切入点,创新地提出了“政府+保险公司+龙头企业+农户”的“共担”新机制,明确山地鸡养殖保险“政府主导实行财政补贴,龙头企业提供技术支撑,保险公司提供养殖保险”的基本思路。2007年,天全县政府、隆生公司、保险公司各出资10万元建立起保险基金,养殖户按每只山地鸡0.05元的标准自愿缴纳保险金参保。

  自推行山地鸡投保以来,越来越多的农民意识到投保的重要性,天全县政府、隆生公司、保险公司也不断针对农户的需求对保险条款进行修改。今年已经是天全县山地鸡实行保险的第三年了,除了山地鸡养殖保险的投保范围、保险责任、理算赔付以及保险基金的使用得到进一步完善外,农户参保方式也由原来的自愿参保变更为强制性参保,每只山地鸡的保险金额标准也从0.05元上升到0.1元,其中,农户自己承担0.08元,隆生公司补贴0.02元。

  三年来,随着山地鸡保险在一定程度上将山地鸡养殖的风险进行分担和转嫁,养殖户的利益得到保障,“鸡保险”已经深入山地鸡养殖户的心中。在今年7月之前,现行的保险条例还将再次协商改善,相信到时,山地鸡养殖产业风险抵御系统将得到进一步完善。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