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影学子“三下乡” 美化乡村公共空间 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 转载自《雅安日报》(陶陵隆 记者 黄伟)
炎炎夏日,在芦山县宝盛乡凤头村金鸡峡隧道旁,一群年轻人正挥汗如雨。来自四川电影电视学院新媒体学院(以下简称:川影)“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队的队员们,正用手中的画笔,为原本略显单调的隧道墙体披上绚烂的艺术新装,将青春创意融入乡村建设。
本次活动是川影“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队和共青团芦山县委、宝盛乡人民政府精心策划的项目。聚焦“青春数智绘姜城 品牌筑梦兴农路”主题,巧妙融合当地自然风貌、民俗风情与品牌特色,队员们发挥专业特长,克服高空作业挑战、烈日酷暑等困难,在面积约80平方米的隧道墙面上,精心绘制了一幅主题鲜明、色彩亮丽的大型壁画。蓝天白云、特色茶山、淳朴乡风……跃然于墙体之上,昔日灰暗的隧道瞬间被点亮。
创作过程充满挑战。团队成员白天顶着烈日高空作画,晚上挑灯夜战优化方案。为确保安全和质量,他们严格做好安全防护,反复推敲每一处细节。“虽然很累,但看到自己所学的知识能为乡村增添色彩,让路过的村民和游客眼前一亮,甚至驻足拍照,所有的辛苦都值得!”一位队员一边仔细勾勒图案轮廓,一边自豪地说。他们的执着与付出,不仅美化了乡村公共空间,更将艺术的种子播撒在乡间,为提升乡村文化品位、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注入了鲜活动能。
崭新的隧道墙绘一亮相,便吸引了众多过往村民和游客的目光,成为当地新晋的“网红打卡点”。当地村民纷纷表示,以前的隧道显得单调,现在画得这么漂亮,开车路过心情都变好了。当地政府对高校学子发挥才智、服务基层、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行为表示肯定。
这个团队用画笔丈量土地,用色彩扮靓乡村,将课堂所学转化为服务社会的生动实践。他们在隧道墙面上绘就的,不仅是一幅美丽的画卷,更是投身乡村振兴的铿锵誓言。这道由青春汗水浇筑的“艺术长廊”,正成为当地美丽乡村建设的一张亮丽名片,生动诠释着艺术赋能乡村发展的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