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就是汉源人”——十堰市对口支援汉源县灾后重建侧记
凝聚每份爱,点燃颗颗心。修学校、建河堤……去年8月8日,十堰市援建大军一到汉源县,立即展开援建会战。他们把汉源当成自己的家,用爱心点燃汉源灾区群众的希望。他们说:“来到汉源,我们就是汉源人。”
汉源也是我们的家
“汉源也是我们的家!”十堰市援建者为建设“家乡”,满腔热血。
十堰市援建办主任李刚介绍,十堰市也是山区城市,地理风貌和汉源差不多。接到援建任务后,十堰提出了“用一流设计、一流施工,建一流工程”的援建原则。
“我们不仅要让灾区亲人早点受益,还要把工程建成爱心工程、精品工程、廉政工程和安全工程,让灾区人民永久受益,让两地群众满意。”李刚说。
十堰市援建办副主任徐先成今年已57岁,年长体弱,接受任务后,他一直坚守在援建第一线,项目程序、工程质量、施工规范、安全生产等诸多环节,他都要一一过问。去年10月,他因病吃不下饭,吃药也不见效,但他始终坚持到双溪乡中心小学综合楼主体工程完工后才回湖北看病。“工程建设的关键阶段,我不能离开。”徐先成说。
在流沙河唐家乡段堤防工程施工现场,笔者见到了十堰市援建办水利项目部的年轻工程师邢焕志。他今年30岁,身材瘦高,皮肤黝黑,满身灰尘。
5个月前,邢焕志接到妻子的电话,希望丈夫能在自己分娩的时候回家。
援建办领导获知此事后,特批了邢焕志的假。但当他还在回十堰的火车上时,孩子已经出生了。回去仅仅呆上3天,放心不下援建工程的邢焕志又立即奔赴汉源。
“对妻儿的爱,在我的后半生可以补偿。但对地震灾区人民的爱,错过就没有补偿的机会了。援建工作关系到灾区群众未来的生活,我必须坚守工地,不辜负灾区亲人的期望。”邢焕志如是说。
两地一家亲
援建工地上,挖掘机、压路机、装载机等60多台(套)大型机械投入建设,数百名十堰援建人员昼夜施工,当地群众看在眼里;十堰市援建者白天跑工地,晚上还要开会商讨有关事宜,当地群众感动在心;项目工程保质保量快速推进,当地群众喜从心来。
去年9月28日,双溪乡中心小学综合楼项目工程启动时遇到缺水困难。最后,由十堰市出资,援建队伍与当地村民共建引水工程,不仅保证了学校工程开工建设用水,也满足了当地村民的人畜饮水困难。
防洪堤和堰道整治前,一到冬季枯水季节,唐家乡五里村就闹干旱,庄稼无法灌溉,产量不佳。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以农作物为主要收入的村民为了水,想尽了办法,个别村民之间还因水引发了矛盾。
“现在好了,防洪堤和堰道经整治,我们不再缺水了,随时都可以浇地。今年蒜薹、果树长势都很好,一定会有好收成。”看着堰道里“哗哗”流淌的水,五里村村民非常高兴。
汉源灾区群众对十堰市的无私援助心怀感激,不时有群众带着花椒、水果等汉源特产,来到工地上送给援建人员。“十堰汉源一家亲,血脉相连情谊深。”一幕幕感人的情景在汉源上演。
巨莎莎刘勇
相关链接:
十堰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是一座因车而建、因车而兴、因车而名的车城。全市国土总面积2.3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46万。
十堰市对口援建汉源县流沙河唐家乡段堤防工程、唐家乡河坝堰和顺水堰整治工程、双溪乡中心小学综合楼4个“交钥匙”项目工程和唐家乡计生服务站1个“交支票”工程。截至目前,双溪乡中心小学综合楼和唐家乡河坝堰、顺水堰整治3个项目已经全部完工,流沙河唐家乡段堤防工程将于4月春季洪期前全部完工。
两地情深:
十堰市援建办主任李刚:
我们将继续保持高昂的工作热情,和汉源人民一起共克时艰,为建设美丽的新汉源而努力。
唐家乡五里村5组村民冉农成:
十堰人民对我们的关心,我们深深记在心里。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将教育我的子孙后代懂得“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道理,将爱心传递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