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防 物防 技防 筑牢新村“防火墙” 芦山县新村聚居点多举措加强消防安全保障
芦山县飞仙关镇飞仙村古道木云新村聚集点正在建设中的木架房
木结构房柱子之间用榫卯相互连接,形成整体框架,使房屋韧性大、稳定性高、抗震性强。
“4·20”芦山强烈地震,农村不少木结构老房子经受住了考验,再加上山区盛产木材,灾后重建中,不少村民选择修建传统的木结构房,也有一些乡镇选择修建木结构房打造特色新村聚居点。
随着灾区新房陆续建成,消防安全丝毫不能马虎。芦山县以木结构房为主的新村聚居点内,当地党委、政府和村民都十分重视消防安全,从建设之初就注重防范,多措并举,早安排、早布置、早行动,从人防、技防,筑牢消防安全防火墙。
龙门乡青龙场村白伙新村聚居点
构建消防网络
成立义务消防队
在芦山县龙门乡青龙场村白伙新村聚居点,村民根据当地资源优势,统一修建起古朴别致的木结构房。从今年1月22日立起第一栋房屋至今,新村聚居点81户木结构房已经建起,风貌塑造基本完工,目前,施工人员正在进行聚居点内的基础设施建设。
“木架房防震,但不防火,消防安全是头等大事,这个问题我们早就想到了!”18日,芦山县监察局驻青龙场村白伙新村聚居点负责人王宗元说,由于建的是木结构房,新村聚居点内将原设计的1个蓄水池,增加成3个蓄水池,其中,中心广场景观蓄水池蓄水量达200多立方米,还有2个备用地下蓄水池,每个池子蓄水量在50立方米以上。在消防设施布局上,新村聚居点将原来的7个消防栓增加到10个,实施喷水扬程达到全覆盖。同时,新村聚居点内的入户电线均由专业技术人员操作,确保选用线路和布置线路科学可靠。
一周前,新村聚居点又发放了一批灭火器,达到一户一个灭火器,在发放时,工作人员还教会村民如何使用灭火器。白伙新村聚居点原自建委转为自管委后,成立了由5名自管委成员组成的义务消防队,负责检查和巡视新村聚居点的消防安全,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整改。
宝盛乡中坝村飞水山新村聚居点
党员带头宣传
村民人人参与
芦山县宝盛乡中坝村飞水山组的28户农户因“4·20”芦山强烈地震造成严重地质灾害隐患而整体搬迁,并将新村聚居点建在了中坝村公议场组。由于当地盛产木材,该新村聚居点房屋均为木架房,如今,房屋主体全部完工,村民已经入住,基础设施正在建设中。
中坝村党支部书记杨康介绍,从飞水山组确定建立木架结构房聚居点开始,乡、村、组三级就对消防安全做了相应安排。新村聚居点内除有蓄水池、消防栓外,每户人家还配置了一个灭火器,设置了消防知识宣传栏,并请专业消防人员进行防火、灭火方面的知识培训和演练,让村民懂得在紧急情况下,如何使用消防栓和灭火器等专业消防器材。
飞水山组组长司德军说,组上有6名党员,他们既是自管委成员,又是义务消防员,其中2名年龄大的党员为消防宣传员,经常到村民家中“敲警钟”,提醒大家用火用电安全,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消除,从而形成了村民人人参与、个个关注消防安全的群管群防格局。“消防工作不能政府部门‘一头热’,要让每个村民随时绷紧防火这根弦。”
飞仙关镇飞仙村古道木云聚居点
构建防范体系
全方位保安全
一个多月前动工的芦山县飞仙关镇飞仙村古道木云新村聚居点,可以安置90多户重建户,整个新村聚居点均为木架结构房,目前,已经立起的木架房有60余户。
“木架房一点都马虎不得,安全第一!”19日,飞仙关镇飞仙村村委会主任黄文进告诉记者,根据规划,新村每隔几户就要设置一道防火墙;风貌塑造时,每栋房屋都要刷一层防火漆,新村聚居点交付使用后,将成立义务消防队,聚居点内将配置消防器材,人防加技防,多管齐下,筑牢防火安全墙。
飞仙关镇负责该新村聚居点建设的工作人员杨德清介绍,作为茶马古道上具有古朴特色的木架房新村聚居点,飞仙村古道木云聚居点还有一套较为完善的消防体系。新村将大型消防池装点成景观池,达到防火、观赏两不误的效果;畅通消防通道、设置喷水全覆盖的消防栓、每户人家配备灭火器……将多角度、全方位构筑防范体系,确保新村聚居点安全。
记者 彭加权
采访手记
消防安全重于泰山
在灾区采访,看到不少人家的木架房装修得时尚、漂亮,房主人也很高兴。但高兴之余,千万别忘记防火。灾后重建,修建房屋不容易,不少人家还背上了债务,房屋安全必须牢记于心、见于行。
俗话说:“小心行得万年船。”在火灾隐患排除上,不能当地党委、政府“一头热”。在火灾防范上,需要全民行动,人人谨慎,时刻不能马虎,形成群管群防的工作机制,安全之舟才能一路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