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山重建注入德阳力量——记德阳援建芦山干部

来源:
2013-11-15 10:28
浏览:
收藏 打印


何俊(中)与芦山县当地干部一起工作

  “一、工作仍处于战斗状态……六、冬季防火,要将过渡房内的易燃物资进行清理……”11日的机关早会,德阳援建芦山、现任芦阳镇党委副书记的何俊记录下10多条工作要点——从10月12日到芦山开始援建工作后,他都会把每天的工作内容、要点一一记录下来。

  目前,德阳援建芦山的干部有40余名,他们奋战在芦山县的各个部门、乡镇。

  援建干部 何俊

  传授重建心得 锁定数据是关键

  11日,何俊坐在芦阳镇先锋社区二楼的会议室内,和芦山县的两名下派干部徐忠洪、王显一起,核对《房屋征收实物调查表》。

  “一定要把常住人口、房屋装修、附属建筑物的基本情况摸清楚。”拿着调查表,何俊说,“数据弄扎实,以后推进工作才方便。”

  何俊来自绵竹市孝德镇,是当地的镇党委副书记,有着多年基层工作经验。而到芦山后,何俊工作的第一步,就是从走访入户开始的。

  当前,芦山县的科学重建工作全面铺开,芦阳镇的重点工作主要集中在城镇住房重建,以及“中国乌木根雕艺术城”项目,城镇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的征地拆迁。由于每家每户的基本情况不同,有户无房、有房无户、一房多户等情况享受的重建政策各不一样,摸清家底便成了首要任务。在先锋社区的前两周,何俊和芦山当地干部分工协作,走访了200多户群众,基本了解了社区的人口数据、地形等情况。

  “我们采取的是‘保姆式服务’,在向群众讲解重建政策、了解群众意愿的同时,需要通知他们准备好申请维修加固或重建所需的资料,到时我们再上门收集。”在新的岗位工作一个月,何俊不仅熟悉了业务,还经常利用夜间休息时间,走家入户宣传政策,“白天,很多群众都忙着工作,只有利用中午、晚上的时间去,才能找到人。”

  来到芦阳镇居民王邦俊家中,何俊说明来意后,向王邦俊讲解起农房重建的相关政策。从国家对灾区重建资金扶持到农房重建的程序,何俊详细讲解,并不时解答王邦俊的疑问。

  “德阳援建干部很热心,来我们家好几趟了。”王邦俊说,在何俊的讲解下,他了解了农房重建的各项政策。

  何俊认为,摸清受灾群众加固维修和重建意愿,锁定重建户数,是开展重建工作最关键的一步。“5·12”汶川特大地震中,孝德镇受损严重,数千户农房垮塌,工业基本停产,而当时的重建工作能够有序推进,就得益于基本数据的锁定。

  在孝德镇参与重建工作时养成的记工作日志的习惯,何俊带到了芦山,“做好重建工作,还必须有激情,记下工作日志,也好督促自己做好工作。”

  援建干部 王代伦

  运用重建经验 扎根芦山做奉献

  说起德阳援建干部王代伦,思延乡周村村干部马忠贵竖起大拇指:“他人很好,很关心群众,经常到村上来,还经常打电话问村里的重建情况。”

  近日,记者见到德阳援芦干部王代伦时,他正在住处整理第二天开会用的资料,虽然住处条件比较简单,但王代伦依然十分投入地工作着。

  “地震后,乡里的办公楼受损严重,现在还不能使用,所以只能在住处办公。”王代伦对工作环境并不在意,他说,只要能为群众办实事,在哪里办公都行。

  “走,去周村村看看。”整理完资料,还没到下午上班时间,王代伦已经准备出门了。

  “王哥,你看我家的房子修得如何?”周村村民周正辉见到王代伦,热情地邀请他参观。周正辉的家在地震中损毁严重,选择自建房,9月初动工,预计明年春天完工。

  “进度挺快嘛,有什么技术问题记得要找农房重建技术指导员把把关。”王代伦提醒。

  “以前,我们修房不懂技术,想怎么修就怎么修。现在,我们一定会重视建设质量。”周正辉说。

  “有什么问题直接打我电话,24小时开机。”临别时,王代伦将自己的电话号码留给周正辉。

  王代伦介绍,按照灾后科学重建规划,思延乡将用3到5年时间,打造芦山县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带动思延乡的经济社会发展。“为建好农业示范园,当前做好房屋重建工作至关重要。”王代伦表示,他将把以前“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好经验、好办法都运用到芦山。

  叶书英 记者 张婧 卫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