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篷里的电影梦》传递的快乐
雅安日报讯 平复伤痕,电影或许是一剂良药。无论是在荧屏的哪一头,都能够给自己或是他人带来快乐。日前,微电影“大爱如山——雅安地震中的故事”之《帐篷里的电影梦》就传递了这样的快乐。
《帐篷里的电影梦》讲述了在芦山县清仁乡仁家村工作站,成都公益组织联合救援420前方志愿者搭建好帐篷影院为小朋友们放映电影。在志愿者的组织帮助下,小朋友们可以出演电影里的角色,拍摄自己的微电影。志愿者还帮小朋友剪辑,帐篷电影院有了自己的电影首映式,孩子们脸上有了开心的笑容。
《帐篷里的电影梦》的导演查杉告诉记者,拍摄中,他跟拍了一队志愿者,这些志愿者想为震区孩子们放电影,却发现他们对拍电影更感兴趣,于是组织孩子们成立《熊出没之重建美好家园》剧组,大家认认真真地讨论剧情、挑选角色。看着眼前经受了大灾、却仍旧乐观向上的孩子们,志愿者深受感动。很快孩子们完成了这部简单却满溢真情的作品。
“以‘专业’眼光看,这些由志愿者组织当地小朋友自编自导自演的微电影,从拍摄到制作都很粗糙——拍摄设备是志愿者王礼刚的手机,剪辑设备就是他的笔记本电脑。道具是志愿者周丽瑶带领小朋友们用纸板做成的,编剧、导演和演员都是当地小朋友。然而看似粗糙的微电影,却是所有志愿者和小朋友一起,以十二分的认真态度来完成的。”査杉告诉记者,参演的“演员”有十几个,小朋友们演得有板有眼,五年级的小导演张静思维清晰,导演起来认真负责。只用了一天的时间,一部8分钟的微电影就已经制作完成。
“志愿者、小朋友、帐篷电影院……简简单单的场景和人物,让人从中看到了电影在灾区的独特魅力所在。这不就是一种正能量的载体吗?”查杉告诉记者,对于绝大多数灾区的群众来说,走出地震之后的阴霾,心态最重要。
“这部短片的后期制作是志愿者在笔记本电脑上完成的,虽然一切因陋就简,但它体现着孩子们的乐观和自信,它把正能量传递给了更其他受灾群众。”
“电影的最大魅力就是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类型,都能从中获得快乐。尤其是在灾难面前,最需要的就是快乐。有快乐就有梦想,有梦想再大的困难我们也能一起度过。”査杉说道。
记者 石雨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