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消费纠纷多该投诉时别犹豫
节假日、周末“下馆子”对很多市民来说,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但在亲朋好友举杯畅饮时,也会出现一些不愉快的消费纠纷,比如饭菜迟迟不上齐,或者结账时老板“无意”中算 错了账……遇到这样的情况该怎样应对?记者请来市工商局消保科工作人员为您支几招。订餐上菜不准时
案例回放:4月13日下午,市民杨先生一家请亲朋好友10多人在市区一餐厅吃饭,本来是一次愉快的聚会,却吃出一肚子气。
“上菜速度太慢了,等了10多分钟才上几盘凉菜。催了很多次,服务员的回答都是‘马上就来’。”杨先生早在当日中午就在这家餐厅订好了包间,点好了菜肴,不仅谈好下 午6点准时开饭,还缴纳了100元钱作为定金。但等他们准时到了餐厅后,足足等了10多分钟,才等来几盘凉菜。在大家一遍又一遍的催促下,服务员才将其他菜品陆续端上来。 “既然顾客事先点好了菜,饭店就该早做准备。如果饭店长期这样服务,相信生意不会越来越好。”就此,杨先生一行的亲朋好友们表示,大家难得聚一次,遇到这种情况,虽不想和 店家争执破坏气氛,可心情难免会受到影响。
市工商局消保科出招:建议消费者和经营者之间最好事先约定具体的上菜时间,避免不必要的纠纷。现在有些注重服务质量的饭店已经采取了相应措施。有的饭店会在点菜单上写 明时间,并标注在一个时间段里上完所有的菜。这样的点菜单具有合同地位,一旦发生纠纷,消费者可以凭此维权。
高价菜品上错桌
案例回放:4月5日清明节假期,市民张女士一家自驾到我市某风景区游玩,中午休息时,就在风景区附近一餐馆就餐,却遇到了菜品上错桌的问题,引发一场不必要的争执。
原来张女士一家正在吃饭时,服务员端上一道宫保鸡丁,一家人吃了几筷子才发现,根本没人点过这道菜。
“我们根本没有点过宫保鸡丁嘛!”张女士随即提出质疑,闻声而来的服务员连声说:“不好意思,菜上错了。你看你们都动过筷子了,可能退不了。”带着好心情出游的张女士 听了,也就没再说什么。谁知,餐馆接下来开始迟迟不上菜,过了半个多小时,一家人勉强吃完饭准备离开时,却被老板告知,主菜水煮鱼片马上就要出锅了。
“半个多小时了,主菜才出锅?”张女士自然不肯为这道没有动过筷子的水煮鱼片买单,于是要求退菜,谁知老板坚决不肯:“你们点了菜,我们做了菜,凭什么不给钱?”
经过一番争执,为了不影响一家人出游的心情,张女士还是接过了账单,这时她才发现,上错桌的宫保鸡丁竟然要价30元。
市工商局消保科出招:为使广大消费者在外吃得安全卫生、舒心愉快,市工商局消保科提醒广大消费者在预订或者享受饭菜时应做到“三看、两听、一要、一及时”。“三看”要 看饭店各种证照(如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等)是否齐全有效;看饭店内外经营环境是否规范;看服务人员素质是否高。“二听”即听其他消费者对您欲选择的饭店的评价如何;听饭 店宣传是否真实可信。“一要”即索要服务单据并保存好,以作为发生消费争议时投诉的凭证。“一及时”即发生消费争议协商不成时要及时投诉或举报。
有心无心算错账
案例回放:2月8日晚,郭先生和朋友6人在市民华兴街一麻辣烫店就餐。饭后,老板结账为164元,并慷慨地表示只收160元。这时,郭先生点了点麻辣烫竹签的数目,发 现老板多收了20元钱。一开始,老板坚决不承认自己算错了账,但等到郭先生一五一十地当着他把竹签点清楚后,却又开始不停地道歉。
而在我市某事业单位工作的余女士在一烧烤店就餐时,也曾发现老板多算了钱。她表示,一般饭店就餐结账时,都是由服务员将账单给顾客看一看就收回。她建议饭店最好实行 “双账单”制,留一份消费清单给消费者,方便事后查验核对。
随后,记者随机采访了20名消费者,有16人认为几个人出去吃饭抢着买单,最容易让餐馆钻空子、多算账。有7人表示自己吃饭基本上不看账单,都是服务员说多少就给多 少。
市工商局消保科出招:如果买单时发现饭店多算了钱,消费者可以按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直接追究饭店的欺诈责任,要求双倍赔偿。至于饭店申辩是算错了账单而不是故意 设计顾客,则应由饭店举证,如其不能证明是工作失误,则应判定为故意欺诈。同时,建议消费者要有保全证据的意识,餐后结账一定要看小票和账单是否吻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