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节身心 应对“节后综合征”

来源:
2024-02-20 09:00
浏览:
收藏 打印

春节假期结束,大多数市民从假期切换到工作模式。节后复工,一些人会出现诸多不适应,这就是所谓的“节后综合征”。

“节后综合征”是人们在大假之后出现的各种生理或心理的不适表现。如在节后的两三天里会感觉厌倦,没有精神,工作效率低下,有的人甚至会出现不明原因的恶心、眩晕、肠道反应、神经性厌食、焦虑、神经衰弱等一系列的生理和心理症状。市疾控中心提醒市民,假期结束返工,要注意调节生活作息和心理状态,适应工作节奏。

长假期间,许多人选择回家或是出门旅游。出门在外,作息时间不规律,造成节后有些人一时无法从节日的作息时间中调整过来,夜里精神抖擞,熬到早晨才能睡着,复工后出现头昏脑涨、睡眠紊乱的情况。市疾控中心建议市民,尽快恢复原来的生活规律,睡好子午觉,晚上11点前睡觉,中午午休20分钟,保证充足睡眠;睡前不要让大脑高度兴奋,可用音乐等手段静心;每晚坚持用热水泡脚5—10分钟;胃肠不好和睡眠不好的人可喝枸杞热茶。

假期里,很多人都离不了饭局。过不了几天,有些人便觉得毫无胃口,吃不下东西,胃部隐隐作痛。市疾控中心提醒,对待这种伤食症,首先要管好嘴巴,让胃肠道好好休息;积极参加一些喜欢的运动,如快走、慢跑、做操、打球或跳舞等,做一些能让自己心跳加快、出汗的运动,让身心“动”起来,胃口也会随之调整到正常状态上来;多吃蔬菜少吃肉,七分饱,细嚼慢咽,三餐时间固定。如果出现胃胀、消化不良等症状,可以在腹部上下轻轻按摩,可有效减轻症状。

长假过后,有一些人会产生莫名其妙的恐惧感,主要有以下几种症状:晕乎乎不知该做什么,常常坐在办公桌前长时间发愣,不知道工作从何做起;手脚发软,浑身无力;头昏脑涨;突然觉得上班没意思,想要辞职。市疾控中心建议这类人群从生活内容到作息时间都积极进行相应调整,静心思考上班后应该做的事,调整到工作状态上;可以每过2个小时进行一次绵长而深厚的呼吸。另外,为了身心愉悦,快乐地工作、生活,可以安排轻度运动,如散步、慢跑、瑜伽等,也请多给予自我积极的心理暗示。

本报记者  鲁妮娜  整理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