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景点焕发新活力贫困村走上脱贫路——市级部门帮扶雨城区上里镇白马村脱贫见闻
5月12日,上里镇白马村一组贫困户赵荣生正在给鸡喂食
提及雅安旅游,老一辈人都知道老八景:蔡山龙洞石嵌佳、蒙顶青山石芽茶、白马龙泉潮圣景、日落玄空现彩霞、丙穴甲鱼通地脉、龙山凤尾绕天涯、平羌夜渡沉秋水、金鸡飞过老仙家。
其中,“白马龙泉潮圣景”指的就是雨城区上里镇白马村的白马泉。白马泉始建于唐贞观元年(627年),宋乾道元年(1165年)诏封泉池为“渊泽候”,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但由于年久失修,光彩比昔日暗淡。白马村也因缺乏特色产业,成为上里镇唯一的贫困村。
12日,白马村的帮扶部门(市政协、市保密局、市广播电视台、市消防支队等)的主要负责人赴白马村调研扶贫进展。在大家看来,加快修缮白马泉景区,让昔日经典焕发新魅力,并辅之以其他脱贫项目,是白马村脱贫的重要内容。
修缮古景点发展旅游业
“叮叮咚咚......”走近白马泉景区,阵阵敲击声入耳,在蓝色围栏后,几个工人正在雕刻石料,焕然一新的景区大门屹立眼前。
顺着旁边的小道进入景区,泉池映入眼帘,斗拱、石雕透露出年代的久远。当天遇上了难得的涨潮,泉池的水面在一刻钟的时间里,涨了一指深,神秘的潮水引人遐想。泉池旁边的寺庙正在修缮,显得更加大气庄重。
白马村第一书记杨鎏说,力争将“白马龙泉潮圣景”这个曾经辉煌的旅游景点焕发出新活力,吸引更多游客到白马村游玩,让村民钱包鼓起来。
“脱贫产业以旅游业为主导,涉及景区打造、夏季康养项目包装、游道建设、农家乐提档升级、旅游环境塑造、游客中心改建。”杨鎏说。
正是由于提前规划,一项项基础设施得以快速、保质保量地推进。
从上里古镇到白马泉景区,车行驶在宽阔平坦的新修公路上,省时省心不少。
白马村二组许家湾周围,新建的堡坎和护栏既增加了安全性,又添加了美观感。凭栏望去,一条条野生鱼在清澈见底的河里游动,趣味十足。
白马村村支书罗云锦说,帮扶单位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当地群众参与到旅游产业链中。
家在三股桥的藏族妇女永春告诉记者,她把家装修成了木质风格的客栈,准备迎接游客。
喂上黑羽鸡兜底贫困户
在上里镇白马村二组,贫困户黄光英走在宽一米的入户道路上。年迈的他终于不用再踩着坑洼的泥巴路回家了。
目前,该村贫困户入户道路硬化项目即将完工,建设规模包括石板路345米,混凝土路931米,惠及贫困户27户。
修好道路后,还得发展产业。目前白马村共有贫困户31户,村里为每户都制定了精准脱贫产业规划。
在白马村一组,贫困户赵荣生正给几十只中华黑羽鸡喂食。一声召唤,几十只鸡快步跑来,粮食从他手里落下,黑羽鸡欢快地啄食。
“两个月前政府给我送来鸡苗,现在每只鸡差不多1公斤重,按照每公斤二十多元的价格,我又多了一笔收入。”赵荣生说。
在赵荣生的家周围,还扦插上了茶苗。
杨鎏介绍,计划在白马村发展中华黑羽鸡1万只。在养殖的同时,帮扶部门和当地一起,积极打造品牌,争取将其打造成雨城区的“草科鸡”。同时,引导农民发展茶叶种植,形成白马村的特色产品。
产业发展了,产品怎么卖?
“我们准备建立‘农家联盟’的网站,还请您多给我们提供建议和帮助。”12日,白马村村主任许尚鹏虚心向建行雅安分行办公室副主任吴为正请教。自从今年4月下旬确定白马村是建行雅安分行的帮扶村后,吴为就积极和白马村对接帮扶项目。
许尚鹏说,白马村计划以“农家联盟”的形式,建立专门门户网站,以“统一技术规范、统一注册商标、统一组织销售”为形式,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健全财务制度,推动白马村农产品走出去。
“目前,正在委托帮扶部门之一的市广播电视台帮助制作网页,希望‘农家联盟’能够和建行雅安分行的网站结合,借用资源,提高‘农家联盟’的知名度。”杨鎏说。
找准着力点编实扶贫网
“现在还有哪些困难?”现场调研后,白马村的帮扶部门和村干部们坐下来谈当前的发展难题和瓶颈。
“三组还没实现全组通电,一组通信也有问题,有些地方蓄水池还没有完善到位。”白马村村干部不掩饰任何困难。
“你们计划如何解决?需要我们提供哪些帮助?”帮扶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对照扶贫条款,交叉回访,落实扶贫举措,提升基础设施,排除安全隐患,为白马村的脱贫编织严密的帮扶网,力争实现精准帮扶和长效帮扶。
有了帮扶部门的务实帮扶,白马村脱贫致富信心更足。
“争取2017年全村年人均纯收入翻一番,达到9000元以上,贫困户人均纯收入达到5500元以上。同时,有效地改善白马村的生态环境,提高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这是白马村制定的目标。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杨鎏表示,接下来将继续围绕“一村一策”,“一户一计”,“一人一方”的目标,针对贫困农民缺资金、少技术等问题,帮助他们发展项目,激发他们的自我创造力,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达到脱贫致富目的。雅安日报/北纬网记者李璐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