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邻相帮 重建家园——芦山地震灾区农房重建乡亲互帮互助解决找工难问题

来源:
2013-08-21 11:18
浏览:
收藏 打印

  全市“4·20”芦山强烈地震灾后科学重建的大幕开启后,无论烈日多毒辣,建房工地依然如火如荼。连日来,记者采访发现,在建房过程中,为节约人工成本和劳动力短缺等问题,许多村民相帮相扶、轮流换工,重建美好家园。

  挖房基打圈梁 众多乡亲齐帮忙

  16日,烈日炎炎。当天中午,芦山县飞仙关镇新庄村白家沟组村民程志忠光着上身,脖子上挂着一条毛巾,正在自家建房工地上为地圈梁浇水。程志忠说,刚打好的地圈梁,太阳晒后,水泥浆会晒出裂口,影响凝固性。

  “4·20”芦山强烈地震后,程志忠在当地创下两个第一:开始拆房排危时,第一户拆除危房;允许农村自建房屋后,第一户动工建房。程志忠感慨:“迟早都要做的事情,迟做不如早做!”

  “今天,有三四名乡亲来帮忙,半天时间就把地圈梁浇灌好了!”说起重建家园,程志忠说,大家都忙着重建,找工很难,但让他没想到的是,从8日开工挖房基,到16日浇灌地圈梁,每天都有乡亲来工地帮忙,光浇灌地圈梁这天,帮忙人数就达30多人,其进展比预期提前许多。“春节前搬进新家没问题!”

  来帮忙的村民李国进说:“现在农村劳动力越来越少,有时出钱都不一定请得到人,而且工价高,为解决重建家园劳力短缺的问题,当地村民互帮互助,这叫相互换工,既能解决劳力问题,又能解决资金问题,一举多得。”

  程志忠笑着说,他每天都把帮忙人数进行登记,到时候,谁家修房了,再忙都要去帮助。

  说起房屋抗震性,程志忠说,为提高房屋抗震能力,他专门请教专业技术人员,前后设置12根抗震柱,整幢房屋不用预制板,实行全现浇,从而强化房屋结构,提高抗震设防等级,做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搬房料立房架 上百村民来相帮

  与程志忠一样,在建房过程中得到乡亲帮忙的还有芦山县思延乡周村村石宝山组村民周崇君。

  周崇君今年70岁,老伴王林芬67岁,16日上午,记者见到夫妇俩时,两位老人刚从地里背玉米回来。

  周崇君告诉记者,地震把所住的砖木结构房子震垮后,老俩口一直住在帐篷里,由于年龄大、天气热,住帐篷实在受不了,总是期盼早日把房子修起来。老木房拆除后,原房料严重腐朽,加上资金有限,周崇君与老伴商量,决定修木架房。

  周崇君说,他们的木架房是从芦山县太平镇山上购买的,很结实,中柱高近10米,共两楼一底,4间房架花了一万多元。周崇君的儿媳王文燕说,房基离机耕路有200多米远,运房料回来时,全靠乡亲帮搬帮扛,木工师傅将房架组装好后,本月1日开始立房架。

  因房架柱高,一旦人少,很难立起来,由于担心找不到人手,周崇君十分犯愁。但让他没想到,当地村民得知他家要立房架后,纷纷前来帮忙,立房架这天,来帮忙的人就有100多人。大家很顺利地将4间房架立了起来。按现行最低100元一个工计算,这一天,周崇君就节约了上万元。

  记者在现场看到,泥工师傅正在砌底楼墙壁,做杂工活的是周崇君的邻居。他说,人生一世,钱虽然重要,但人情同样重要,作为左邻右舍,该帮忙时就得帮忙。他在周崇君家做杂工,不讲价钱,完工后随便给点就行。

  15日中午,泥工师傅刚把堂屋右侧一间屋的墙壁抹完水泥浆,周崇君下午就迫不及待地住了进去。周崇君从床头柜里拿出一个笔记本,本上记的是帮忙乡亲的名字,周崇君一边翻看名单一边说,这些人家的房屋都在地震中受损,以后他们修房子,再忙再累也要去帮忙。 记者 彭加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