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自己的重建故事 雨城区首部微电影《村支书杨云军》首映
12日,雨城区首部微电影《村支书杨云军》首映式在雨城区上里古镇磐安桥广场举行。首映式播放了这部长19分46秒的微电影,并邀请到了摄制组全体人员,讲述电影背后的感人故事。
银幕上
演员本色出演
微电影《村支书杨云军》以雨城区灾后重建主战场上里镇为主要拍摄地,以上里镇庙圷村党支部书记杨云军为人物主线,通过真实感人的故事,折射出雨城区党员干部群众为建设幸福美丽新家园所付出的心血和力量。
伴着清新的音乐,电影开场。银幕上出现了村支书杨云军的身影。
“演员就是我们的杨支书。”电影一开场,庙圷村的村民一阵喝彩。接下来杨云军的妻子黄仙英,上里镇党委书记黄斌等老百姓熟悉的身影纷纷出现在银幕上,演绎着上里镇老百姓身边发生的真实故事。
在微电影中,杨云军为了保证重建大局,顶着酷暑挨家挨户做工作;为了及时反映群众的想法,风雨无阻地往返于上里镇和庙圷村;由于整日忙于灾后重建工作,儿子调遣至驻港部队前,也没能相聚,而家中经营的农家乐也因疏于打理,几近关门歇业;在自己右手疼得抬不起的时候,忍着伤痛继续坚守在工作岗位上,确保庙圷新村聚居点顺利修建。
因本色出演,微电影中,每句台词都有十足的雅安味,观众时而被剧中本土方言台词逗乐,时而随着剧情的起伏感动落泪。
银幕后
摄制组用心制作
不足20分钟的微电影,背后是整个剧组付出的辛勤汗水。
这部微电影所有的演员都是上里镇的群众和干部,对于并不是专业演员的他们来说,拍电影确实有难度。
“演一场戏,说一句话,比我干上一天的活还难。”
在片场,演员们常常为了一句台词,来回训练,在导演的启发下不断调整手势、神态、说话的语速。
拍摄过程中,为了不耽误电影的拍摄进程,杨云军在生病输液的情况下,坚持参加演出;黄斌的妻子生病住院,他选择了参加剧组的拍摄工作,通过电话安慰生病的妻子。
编剧廖念钥一直有病在身,在了解村支书杨云军的故事后,被深深感动,带病坚持搜集素材、创作剧本,再经过反复推敲、修改,有了最终的电影脚本。
为了带给观众精彩的19分46秒,摄制组6月底便开始了准备工作,在最为炎热的七月,摄制组成员持续7天拍摄,又用了20多天的时间反复修改、补拍,把心中最好的微电影呈现给观众。
台下
观众为基层干部点赞
首映式当天,上里镇不少群众闻讯赶来,早早地聚集在磐安桥广场,前来上里游玩的游客也被这部微电影吸引,在银幕前驻足观影。
“乡上的干部、村上的干部为我们做了好多事,心头很感动。”观影后,庙圷村村民杨洪全说道,微电影演的都是身边发生的事,以前只看到了乡、村干部在重建现场的付出,通过电影才得以全面了解他们的工作,“以后我会号召亲友大力配合乡、村干部的工作,建好自己的新家园。”
“上里镇的党员干部很了不起,为了大家牺牲了小家,为他们点赞。”来自成都的游客祁雯说,这是她震后第二次来到上里,此次旅行她还特意去游览了新村,她感到上里镇越来越秀丽,“上里镇灾后一年来的巨变离不开基层干部的付出,通过微电影看到了基层干部的艰辛。”
“我只是做好了自己的本职工作,我们身边还有很多榜样。”杨云军说,在重建工作中,很多党员干部工作干得比他出色,他会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努力,带领全村搞旅游,一起勤劳致富。
记者 杨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