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后重建中村民自治的七里坝样本
雅安日报讯 石棉县挖角彝族乡七里坝村,是“百里金果长廊”的廊头,盛产优质黄果柑。“4·20”芦山强烈地震发生后,七里坝村32户群众房屋受损严重,为尽快解决受灾群众的永久性安置问题和尽快恢复、发展生产,石棉县坚持以“四个自主”为主线,在灾后重建过程中引导村民开展基层自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主体作用,集中安置点在半年时间完工并达到入住条件。目前,大部分受灾群众已搬入新居,是石棉县首个提前完成重建的集中安置点。
为加快推进灾后重建,七里坝村组织召开重建户户主大会,推选出5名德高望重、乐于奉献的户主组成自建委员会,会上明确通过由自建委代表群众牵头负责重建有关事宜,所有涉及群众的土地调整、建房款筹集、重建意愿收集、重建政策的宣传等事宜由自建委员会负责落实,在重建中实现了“四自”。
首先是土地自调。土地是农民生存发展之本,特别是已经丰产了的黄果柑园对于七里坝的群众来说,更是实实在在的“摇钱树”,每年亩产值超过1万多元。为争取更好的发展机遇和平台,七里坝村自建委动员群众拿出有限的丰产黄果柑园置换宅基地,自建委成员更是率先垂范,提出由宅基地面积较多的重建户自选黄果柑园,自建委开会讨论通过,由农户自行移栽,不予经济补偿,有效解决建房用地问题,为重建新村打下了坚实基础。
其次是过渡自主。由于七里坝是在原址全部推倒重建,重建的32户91人全部需要异地过渡。在七里坝周边因大岗山工程建设者较多,电站过渡群众和洪灾过渡人员众多,房源异常紧张、房租较高的背景下,七里坝群众不等不靠,主动克服困难,采取投亲靠友、租房等形式全部实现了自主过渡。
第三是资金自筹。筹集建房资金是新村重建的关键环节。在具体筹资过程中,自建委在启动建房前,先期商议决定所有重建户预交50%的建房款。在通过竞争性谈判确定施工单位和建房单价后,自建委成员又分头联系重建户,为他们出谋划策各方筹集建房款。同时,乡党委政府积极协调乡信用社及时按政策贷款,对于重建政策支持之外还有资金缺口的,经济条件较好的自建委主任,还拿出自家的存折为他们担保贷款。建房启动1个月内,七里坝已落实建房款410多万元,资金到位率达到95%以上,基本解决建房款的难题。
最后是房屋自建。自建委员会在规划设计和场平阶段,不断收集汇总群众意愿,根据七里坝村实际提出许多合理化建议。在竞争性谈判确定建房单位时,为降低建房成本,确保建房质量,一轮又一轮地与施工单位谈判。建房启动后,自建委每天安排一位委员挂牌到现场监督建房,关键环节或遇到问题,自建委全部到场。对钢筋等主要建材,自建委在专业监理的指导下,不仅要检查质量,还要记录数量,杜绝一切偷工减料,尤其是在地圈梁、抗震柱和楼层浇筑等重点部位各个环节施工时,值班自建委成员加强巡查和守护,真正做到全天候、全过程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