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大相岭的岁月长诗

来源:
2008-08-05 08:57
浏览:
收藏 打印

它是划分天空晴雨的坐标,“雅雨”和“清风”在身边围绕。

它是汉唐古老商道的交集,延伸出古代中国不朽的贸易传奇。

它孕育出了国宝栖息的生态天堂,大熊猫嬉戏的山坡上,又见“鸽子花”翻飞。

历史和现实在山巅交汇,生态的史诗融合进人类文明的力量,雄奇的大山上,古老的“天人合一”之歌,仍在吟唱——

真相:

传说中迷失的“邛崃山”

7月27日,大相岭北坡,荥经县龙苍沟乡万年村。五名考古专家正在进行紧张的抢救性发掘。

这里有一座明朝墓葬群。

7月17日,这批专家就已抵达雅安,随后,就投入到大相岭山脚下这处墓葬群的紧张发掘中。

建设中的雅泸高速公路即将延伸到这里,考古专家们正在“赶时间”。

说到这大相岭上的文物古迹,世代依山而居的乡亲们如数家珍。

他们说,这大山上散落着不少明清时期的古墓、石碑,在南边的黄泥堡,还有清朝建的古桥和老街。

今年已七十二岁的辜玉清说,这里是诸葛亮打过仗的地方,古迹当然多了。就连这山名“大相公岭”,亦是因诸葛丞相而得名。

相传三国后期,南王孟获起兵抗蜀,蜀汉丞相诸葛亮率军南征,将孟获七擒七纵,平息了战事。据说这大相岭便是诸葛亮首擒孟获之地,于是人们便将此山唤作大相公岭。

可乡民口中喊了千百年的山名,却是一个传说演绎的“误会”。

据曹宏编撰的《雅安史迹名胜探实》载,此山自古以来就为通往云南和西藏的交通要道,诸葛亮南征并没有经过这里。而是以后居住在当地的居民不堪盗匪横行,将对太平生活的希望寄托在诸葛亮平南的旧事上,故而就传出了“大相公岭上丞相过”的演绎,数百年之后,大相岭的名号天下皆知,而此山的正名“邛崃山”竟隐没在传奇中,鲜为人知。

但误会并没有让历史和大相岭擦肩而过,在长达两千年的岁月里,这里延续着一座大山和一个文明的约会。

据雅安市文管所所长李炳中介绍,大相岭是一段划分不同文化的人文坐标。

在远古青铜时代,大相岭南麓生活着笮人,北麓居住着来自北方的邛人。邛人追随着自己的首领南下定居雅安,他们的首领,就是古蜀王国赫赫有名的国君杜宇。于是,古蜀文明灿烂的青铜光辉照耀在了大相岭上,并在这条山脉两侧留下了众多遗存。

大相岭北坡的荥经县和南坡的汉源县,都出土了为数众多的青铜器,横贯春秋战国。其中的“成都矛”等珍贵文物,至今仍然闪烁着那个青铜文明的余辉。

到了辛弃疾笔下“气吞万里如虎”的汉朝,大相岭在不经意间和波澜壮阔的古代国际贸易联系在了一起。为了打通和天竺的贸易,在西南万山丛中,朝廷开辟了一条车马大道,这条被称为南方丝绸之路的商业动脉,便从大相岭上经过。

大相岭北坡延伸出的支脉形成了狭长的荥河河谷,在这段河谷一块不起眼的山壁上,就铭刻着南方丝绸之路的史诗。这就是位于荥经县烈士乡的何君尊健阁摩崖刻石,记载着东汉初年修建南丝路一段栈道的旧事,也见证了那个古老商业传奇的不朽。

大相岭北坡脚下的黄泥堡,残存着大青石铺就的街道。老街上木屋林立,尚可见木门对开的客栈混杂其间,只是今天早已成了民居。而位于汉源县境内的大相岭南坡上,依稀的石板古道也还可见深深的“拐子窝”。

山脚下的老街和客店,青石板上印出的拐子窝,以及那条曾经贯穿整座山峦的古道,在讲述着关于这座大山的另一个传奇。

这就是声名显赫的茶马古道,它的干线就穿过大相岭。山势险绝雄奇的大相岭,让曾经穿梭在茶马古道上的背夫们心惊。今年七十二岁的王甫其,当年就是茶马古道上的背夫。回忆起大相岭段古道的艰险,老人心有余悸。

他说,大相岭上道路险峻,“草鞋坪”上常死人,“九折坂”上风如刀。

天堂:

大山和自然精灵之约

大相岭上古道艰险,可大相岭上景色也鲜艳。

人类文明在这里留下了厚重遗存,大自然也在这里孕育了生态天堂。

5月4日,从大相岭北坡龙苍沟段上行,盘旋的车道旁,枝繁叶茂的阔叶林混杂着笔直高大的针叶乔木,强烈的阳光被遮天蔽日的枝叶阻挡,照射到林间只剩下光影斑驳。树木支撑起的绿色天棚下,生命力顽强的灌木蒿草铺满地表,其间开满缤纷的山花。树干枝头,不时有觅食的松鼠蹿上蹿下,硕大的尾巴随着奔跑跳动。

“呱!”一只喊不出名字的大鸟从灌木丛里跃起,沿着车道一阵低飞,长长的尾羽扫过树梢,又“突”地一声笨拙地落到一棵珙桐树上。

珙桐,远古冰川时期留下的幸存者,这个古老物种仅在我国尚有少量分布,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在其他地区极其罕见的珍稀物种,在大相岭上却毫不稀奇。道路两旁,山脊溪边,随处可见笔直的“鸽子树”。

“鸽子花有啥稀奇,这大相岭上多得很!”今年三十三岁的向导刘开明说道,他自幼在山上摸爬滚打,颇识“山性”。听刘开明讲,以前还有村民把“珙桐”砍来当柴烧,后来他们知道这树是国家保护植物,便倍加珍惜。如今,珙桐已经遍布山坡峡谷。

每年四五月间,漫山遍野的珙桐鲜花盛开,北坡上的密林中,便有无数“鸽子花”随着山风上下翻飞。

川农大生命与理学院植物学副教授胡超说,大相岭上广泛分布的珙桐种群就是一座宝贵的基因库,对珙桐这样的珍稀物种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听老汉辜玉清讲,大相岭的珍稀物种,还不仅仅只有珙桐。

和辜老汉同辈的当地老农,年轻时大都看见过一种怪鸟。这怪鸟大如雄鸡,脚爪锋利,身体形状和老鹰无异,却有个奇怪的脑袋,粗壮的颈项上,一双黄眼睛大如铜铃。

辜玉清说,后来才知道,这怪鸟就是“传说中的猫头鹰”。

雅安方志办编撰的《雅安地区自然地理志》上载,雅安各区县多有猫头鹰分布,大相岭所在的汉源县即是其主要栖息地之一。

路边,刘开明拾起一棵干枯的橡果,上面的种子早已脱落,掉进泥土里不知踪迹。

年轻的向导说,这种子可能已经发芽了。

当亿万年前中生代的造山运动兴起,大相岭就已矗立。不知是鸟类的携带还是山风流水的传送,第一颗植物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经过漫长地质年代的孕育,整座大相岭山脉已经成长为一个和谐的巨大生态系统,它让无数物种得以生息繁衍,也区分了雅安北部的湿润多雨和南部的晴朗干燥。

眼前这壮阔的针阔叶混交林,还只是这件自然杰作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融合:

群山中的“亚洲第一高桥”

巨大的工程机械发出轰鸣,高耸的钢铁支架远远高出参天古树的顶端。身穿工作服,头戴安全帽的施工人员在机器间来回穿梭、人类文明之力在高大山壁上刻下规则的洞窟。

这里是雅泸高速建设工地,施工人员正在使用工程机械在山体上打下巨大的桥洞,以后高速路桥的巨大桥墩就将在这里耸立。

据该工程C4合同段项目部副总工程师许百盛介绍,这项历时三年的工程将在大相岭的田坪子、黑石沟和腊八斤等地修建四座大型桥梁。其中最高点达一百八十二点七八米的腊八斤大桥将成为“亚洲第一高桥”。

两千年前,汉朝仅凭借人力在西南群山中打通了南方丝绸之路。今天,人类文明产生的力量再一次在大相岭上奏响了浩大工程的进行曲。高速公路大桥桥身离地百米,桥墩之间间隔巨大,听现场施工人员讲,这些大桥桥墩中有间隔达二百米的。2010年9月,该工程完工之后,雄伟的大相岭山脉上,就将耸立起这几座宛如巨龙般的大桥,那些粗壮高大的桥墩,就是钢筋水泥的“龙爪”,让人类智慧的结晶完美地融合进山脉的自然美景。

许百盛说,届时,大相岭上就能见到“天人合一”的壮美组合。

通讯员周安勇实习记者陆睿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