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乡村振兴 建设水韵茶乡——名山区茅河乡乡村振兴发展见闻

来源:
2018-04-19 10:37
浏览:
收藏 打印

调解员对当事人双方进行调解

村民在综合文化站内图书室看书

李万林查看油茶长势情况

茅河乡临溪新村一隅

4月的名山,茶香四溢,草长莺飞。

此时的茅河乡迎来一批特殊的客人,他们是广西北海市委党校2018年春季学期乡村振兴班的学员,到茅河乡开展“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乡镇经济社会发展”现场教学活动。

在走访了茅河乡的新村建设、产业发展、文化活动等等之后,大家纷纷表示,茅河乡是一个农业现代化、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此次活动,之所以选择茅河乡作为其中一个学习点位,其根本在于茅河乡在乡村振兴中的新探索。

产业化发展

造就富裕茅河

4月16日,阳光明媚,走进茅河乡香水村,一望无际的茶园在阳光下显得更为青翠。在名山区香水苗木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苗圃基地里,该合作社负责人李万林正在查看油茶的长势。

“我们的苗圃主要育种茶苗,有七八十个品种,苗圃里还套种有油茶、脆红李等。”李万林告诉记者,合作社于2010年成立,如今已有120户社员,辐射茅河、联江两个乡镇4个村的村民。随着合作社的壮大,苗圃基地也增加至1520亩,除了培育茶苗外,还套种其他经济作物,以增加土地的经济效益。

李万林说,以往每亩土地可育种12到15万株茶苗,在提升繁育技术后,如今每亩可育种25到35万株茶苗,同样的投入,每亩可增收1万元以上。此外,套种的脆红李、油茶、藤椒等经济作物,每亩可增收3000到20000元不等。

据李万林透露,合作社的社员每年纯收入至少在20000元以上。

阳光下,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茶苗,却是不少茅河村民增收致富的“摇钱树”。2017年,全乡茶叶种植面积15000亩、茶苗面积2300亩,出圃茶苗7亿株,远销全国各地,总产值达1亿元,较2016年产值增长11%。

其实,在茅河乡,茶叶只是众多主导产业中的一个,花卉苗木、畜禽养殖、康养旅游产业等,均是茅河乡的主导产业,也是茅河乡实现增收富民的引擎。

近年来,茅河乡不仅投资200万元修建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小区,新建4座大型化粪池,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还推进以“茶”为核心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以场镇为核心区,充分利用临溪河水资源,培育临溪新村和龙兴新村业态,建设康养行业区和生态观光区,引进三生万寿亲子养老旅游等养生养老项目,提升茅成路形象,新建香水村—龙兴村旅游小环线。

同时,大力发展优质茶家乐,鼓励村民发展第三产业,守在家门口挣钱。目前,全乡星级茶家乐就有6家。

多元化载体

传承文化茅河

棋牌室、阅览室、日间照料室、书画室、电脑室……在茅河乡综合文化站暨茅河乡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这里设置了多个功能室,分别为社区老人提供休闲娱乐、生活照料、心理疏导等服务。

让老人老有所依,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必不可少。2017年11月2日,茅河乡综合文化站暨茅河乡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正式启用,不仅完善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也让更多的老人享受到居家养老服务带来的温暖。

跑步机、仰卧起坐器材……在茅河乡综合文化站健身房里,每天都热闹非凡,周围村组的妇女、儿童、老人等,饭后都喜欢来这里锻炼身体。“以前城里才有健身房,没想到现在我们足不出村也能享受到城里健身房的待遇。”正在跑步机上锻炼身体的村民马慧感叹道。

除了功能完善的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供村民娱乐外,茅河乡还以“文化惠民工程”为抓手,开展“文化结百社、文艺进千村、全民读书”等系列主体活动,在村民中逐步形成邻里和谐、忠义孝顺、勤俭持家、知恩图报的良好氛围。

同时,创办“茅河大讲堂”、“道德论坛”,分设礼义廉耻孝专题课堂,传承国学知识,培养村民知感恩、懂感恩的思想意识,让村民在潜移默化中寓教于乐、提高素质、陶冶情操,逐步形成邻里文化、忠孝文化、勤廉文化、法治文化、感恩文化等有机融合的特色品牌。

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做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2011年,茅河乡龙兴村、香水村成功创建“全国文明村”;2017年,香水村、临溪村被评为省级“四好村”。

科学化治理

打造法治茅河

2017年8月,白鹤村王某某养猪场由于多种原因,致使养猪场储粪池出现渗漏,渗漏溢出的粪液污染了张某某种植的老鹰茶苗,造成张某某种植的约2亩老鹰茶苗97%的死亡。张某某向茅河乡调委会提出申请,要求白鹤村养猪场负责人王某某赔偿死亡老鹰茶苗的损失共计13.8万元。

茅河乡基层人民调解员在通过多次走访、劝解后,王某某对张某某的损失给予了一定赔偿,两户的矛盾得以化解,握手言和。

在茅河乡,诸如此类的例子还有很多。数据显示,2017年,茅河乡共计调处茶产业矛盾纠纷29件,调处成功率达100%。

作为“四川省十大绿茶名乡”,茶叶是茅河乡支柱产业,顺应茶产业发展趋势,助推茶产业发展,茅河乡在茅河社区试点法治创建,开展矛盾纠纷大化解和法治进社区活动,成立“张定安调解室”,帮助化解社区邻里纠纷、家庭矛盾,免费提供法律咨询、实施法律援助。近三年来,调解各类矛盾纠纷143件,成功率达97%;开展法制宣传20次。

“以往发生茶业纠纷,要不就通过诉讼解决,要不就一直僵持或者不了了之,但现在,这样的矛盾纠纷通过基层调解就能得到解决。因为基层调解员中既有人民调解员,又有茶叶专家,大大缩短了矛盾纠纷解决所需的时间。”茅河乡人民调解员张定安表示。

与此同时,茅河乡在香水村创新建立“茶调委”,成立“茶调委专业人才库”,聘请法律工作者、本土知名人士、专业技术人员等24人,成功化解茶苗损毁、茶苗管理、合同执行等各类纠纷21件。

在临溪新村和龙兴新村建立“自管委”,选举村民代表成立新村自主管理委员会,制定村规民约,建立“五步议事法”,“四必议、四必审、四公示”运行机制,激发新村居民主体作用和责任意识。

此外,还在全乡范围内实行网格化管理,聘请网格化管理员9人,及时录入网格区域影响治安稳定问题,帮助乡党委政府提供参考资料,起到“预警”作用。

科学化的社会治理,为茅河乡带来了稳定、和谐,2015年,临溪村被评为“四川省法治示范村”。

“近年来,我市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市工作重中之重,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农业农村经济加快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不断提升,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良好基础。”茅河乡党委书记陈颗认为,以“五美乡村”行动推进乡村振兴,产业美是基础,民居美是关键,环境美是前提,乡风美是灵魂,生活美是根本,全乡上下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市委“1485”总体发展思路为指引,大力推动乡村振兴发展,建设“五美乡村”,将茅河乡建设成为和谐、美丽、富饶的水韵茶乡。

雅安日报/北纬网记者 蒋阳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