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岁老人寻医看病 健康周刊来搭桥 市中医医院名老中医“接招” 老人满意而归

来源:
2014-08-05 08:44
浏览:
收藏 打印

王明全为老人认真细致地检查


满意而归

  2011年5月,名山区的刘爷爷曾写信给市人民医院眼科专家盘如刚博士,并约好时间请盘如刚博士排解他心中的疑惑。那时,刘爷爷说,是因为看到本报健康周刊,得知市人民医院来了一位眼科博士,便写信希望盘如刚博士能为其排忧解难。

  2014年7月,刘爷爷给本报健康周刊写来一封信,他说因为自己老是感觉到口苦、食欲差,在当地几家医院都看了,效果不佳。他不知道该找哪位医生看病,想求助本周刊,希望能给他牵线搭桥。

  7月29日,在周刊记者的帮助下,刘爷爷来到市中医医院,找到我市名老中医王明全……

  读者的一封寻医求助信

  今年7月,本报健康周刊收到一封署名为“名山区刘哥”的读者来信,信中提到,这位已年近九旬的“刘哥”是本报健康周刊的忠实读者。信中说,今年4月,“刘哥”因为一次感冒后,一直口中无味且苦,虽然感冒好了很久,但是口苦的感觉仍旧没有减退,吃了很多中西药都无效。

  “我想请你们介绍一位医生能治治我这病。”来信说,周刊报道了医药卫生方面的相关情况,对我市医疗卫生行业、知名医生等情况都十分熟悉,于是想求助于周刊。

  收到来信后,周刊记者立即针对刘爷爷的病情咨询了相关医疗专家。

  考虑到刘爷爷年纪较大,于是,周刊记者联系到了市中医医院。这是一所以中医中药为主,中医骨伤、肾病、肿瘤、胰腺、肝病、脾胃、肛肠等专科为特色的国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其中不乏我市的名老中医。

  为了照顾“刘哥”的就医心理,让刘爷爷能够满意,市中医医院特别推荐了王明全医生来“接招”,为刘爷爷看病。

  在一切安排妥当后,7月29日,刘爷爷在老伴的陪同下,从名山区来到了市中医医院。

  见证一次愉快的诊病经历

  7月29日早上9时许,在市中医医院大门口,周刊记者和刘爷爷老两口碰了面。据其老伴吴婆婆说,刘爷爷虽然年纪大,但是身体还算硬朗。他本人对自身健康也十分关注,每天上午都要读报,看看相关的健康保健常识,下午还要约人打麻将。

  刘爷爷虽然已是88岁高龄,拄着一根拐杖,人虽然瘦,但看上去精神矍铄。与此同时,市中医医院公共关系科的张主任也早已在门口等候着这位特殊的患者。

  “刘爷爷,您先坐会儿,我们的工作人员帮您去挂号。”张主任说,感谢患者对中医医院的信任,对刘爷爷这位专程从名山区赶来的患者,医院专程为他安排了导医全程陪同。

  “我们推荐的是王明全医生为您看病。”张主任向刘爷爷介绍,王明全医生是副主任中医师,雅安市名老中医,从事临床实践45年,中西医结合擅长诊治内科等疑难病。刘爷爷感觉到口苦等症状,应该是消化系统出现了问题,找王明全医生正好适合。

  当听说了王明全医生的大概情况,特别是在众多病人心目中享有较高声誉时,刘爷爷和老伴都不住地点头,连声说着感谢。

  不一会儿,工作人员拿着挂号单,在导医的搀扶下,刘爷爷来到正在名医馆里坐诊的王明全医生的诊室。

  此时的诊室里,坐满了王明全的病人们。一看到拄着拐杖进来的刘爷爷,王明全立即起身扶着他,并耐心告诉等候的病人们,这是一位年近九旬的老人,希望患者们能包涵,让刘爷爷先诊病。

  在征得患者们的同意后,刘爷爷在王明全的搀扶下,坐到了他面前。

  把脉、测血压,王明全仔细为刘爷爷诊断着。

  “您把舌头伸出来我看看。”王明全说。

  王明全反复说了几遍后,刘爷爷仍旧没反应。原来,刘爷爷的听力有些障碍。王明全得知后,自己把舌头伸了出来,并用手比划着。在王明全的指引下,刘爷爷跟着王明全也伸出了舌头。

  随后,王明全又俯下身,抬起刘爷爷的腿,看是否有水肿等情况。这时,记者发现,王明全的脖子上全是汗水。行医40余载的王明全,每天要接诊三四十位患者,一月下来找他看病的患者少说也有上千人,一年至少要看一万多病人,行医以来接诊的患者连他自己都说“无法细算”。而对待每一位患者,王明全都是耐心、认真诊断,不管是大病还是小病,他都会一丝不苟。

  “您老是由于年纪大,脾胃虚弱,肝肾失调。”王明全靠近刘爷爷耳畔说,“没事,我给您开2副中药。”

  “谢谢!谢谢!”虽然听不太清楚,但看着和颜悦色的王明全,再看着他仔细为自己诊病,刘爷爷也笑了。

  这时,导医又搀扶着刘爷爷到休息区,等候抓药。

  2副中药,70多元钱。吴婆婆说,没想到这么便宜。

  “这是第一次来这里。”吴婆婆对张主任说,“环境很舒适,医生很认真负责。真的太谢谢你们了。”

  张主任告诉吴婆婆,如果今后有需要,可以联系中医院,竭尽所能让患者满意是医院的宗旨。

  当天上午10时许,提着两副中药,面带笑容,吴婆婆和刘爷爷愉快地走出了医院。 记者 王丹

  记者手记

  在医患之间搭建友善之桥

  刚一见面,刘爷爷就认出了记者,这也基于周刊的缘分。刘爷爷曾经在2005年做过眼部手术,2011年刘爷爷从周刊看到市人民医院来了一位眼科博士,擅长诊治眼部的疑难病症,他萌生了给盘如刚博士写信的念头。没想到的是,盘博士在收到信后立即和他联系,并约好时间做检查,消除了刘爷爷心中的疑惑。当年,记者也在场见证了这一医患故事。

  也因为那次,记者和刘爷爷有了第一次见面。

  时隔多年,当他感到身体不舒服又求医无方时,刘爷爷想到了求助于周刊。这让一直在周刊工作的记者深感欣慰和感动。欣慰的是,我们做周刊的初衷就是希望在医患之间搭建起一座友善之桥,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尽一份媒体人的责任。

  感动的是,刘爷爷多年来一直是周刊的忠实读者,他甚至能说出周刊的板块内容,也算是周刊的“铁杆粉丝”。这让周刊的所有工作人员感到,我们的努力没有白费,而我们也会更加努力,不辜负新老读者对周刊的厚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