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扶贫 撬开脱贫“拦路石”——宝兴县蜂桶寨乡民和村脱贫发展见闻
根据自身实际发展特色产业,是贫困村和贫困群众实现“村摘帽、户脱贫”目标和增收致富的重要选项。
但无论是特色种植或养殖,都须有启动资金作为保障,这恰恰是贫困村的贫困户不易迈过的一道坎。这种情况下,金融扶贫政策无疑发挥了良好的“杠杆”作用,为贫困村撬开了脱贫产业发展的“拦路石”。
金融扶贫
启动资金“送”到手
说到金融扶贫政策在宝兴县蜂桶寨乡民和村的落地,不得不提到民和村2组的高华冲。
10日上午,高华冲与妻子端着簸箕,逐次走过肉牛圈舍的围栏,引来一阵“哞哞哞……”声。 圈舍里,47头肉牛油光毛亮、膘肥体壮。“去年购回时约100公斤重,现在已长到了450—500公斤左右,等再过几个月出栏时,体重能达到600至650公斤,除去成本,每头纯利润在3000元左右。”高华冲说,这份触手可及的幸福,源自去年依靠金融扶贫政策,成功申请到的20万元优惠贷款。
高华冲回忆,靠着这笔贷款,加上侄子卖货车的20万元和亲朋好友处借到的10万元,他们于去年5月初顺利建起了面积达400平方米的圈舍,买回了肉牛犊。此外,还种了5亩黑麦草和6亩小麦。下个月,这些小麦将进入收获季节,预计将有3000公斤左右的收成,这为肉牛养殖提供了更加可靠的保障。
宝兴县蜂桶寨乡民和村第一书记景兴智展示了两组数据:2016年,民和村共有30户村民成功申请到优惠贷款149.9万元。其中,8户贫困户申请到了45.95万元。今年1至4月,该村已有21户村民申请到优惠贷款101.75万元。其中,7户贫困户申请到了35.95万元。
“去年申请到优惠贷款的贫困户,都在当年底成功脱贫,顺利摘掉了穷帽子,今年的势头将更胜于去年。”景兴智说。
注入活力
脱贫产业红红火火
金融扶贫政策的持续落地,为民和村今年底实现整村脱贫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10日,正值春夏交替,晴好的艳阳天,容易让人困倦。但景兴智却困意全无。
当日下午1点,选择在村委会办公室加班的他,正忙着整理有关民和村发展有机蔬菜基地的资料。他将和村“两委”负责人一同,再一次与收购商协商保底价收购协议。
民和村的有机蔬菜基地计划涉及民和村5个村民小组。其中,又尤以土地比较集中的第4、第5两个村民小组为主。
“与其他有机蔬菜基地略有不同,这里主要根据收购商要求开展订单化种植。”景兴智说,根据已达成的意向,基地将在今年玉米丰收后建成,首期种植以韩国萝卜、莲花白等有机蔬菜为主。
在景兴智看来,这种方式最大的好处,在于村民发展有方向、不愁销路,但前提是必须与收购商签订保底价收购协议。所以,他必须在商谈前打起十足的精神,做好“谈判”的准备。
好消息不断传来,与有机蔬菜基地相关的2条道路、1座便桥建设也在近期取得了有效进展。
目前,民和村通往临近新康村的3公里道路硬化项目已完成项目招投标工作,将尽快实现进场施工;民和村1组3公里道路硬化项目的申请方案已经递交至县级相关部门,一经实施,民和村所有通村通组公路将全部实现硬化;此外,该村最大的一座便桥的主体设计也已接近尾声。
雅安日报/北纬网记者 孙振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