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拓展 升级经济价值

来源:
2009-02-15 23:04
浏览:
收藏 打印

  两千多年以前,川西明珠雅安就以“往来要隘”的身份站立于西南群山之中。到了今天,“川西交通枢纽”的头衔仍然属于雅安。国道318线从这里穿过,纵贯川藏。国道108线南来北往,通达川滇。众多交通线路在雅安交汇,又向远方延展。物资通过道路流通,人员通过道路往来,而除了交往通畅外,道路还促使一批靠路吃饭的人改变了生活,甚至是命运。

  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关注“三农”,这是自2004年来,中央连续第六年将一号文件的落脚点锁定于“三农”。“农民增收”成为国家经济新一年的主要努力方向,道路设施的建设成为宏观政策中的一个关注要点。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依托公路,如何发展经济,一条道路,究竟有多少潜力可以挖掘?

  沿着国道108线雅安段,听平凡人讲“靠公路吃饭”的平凡故事,看“小生意”里蕴藏的地方发展潜力。

  “靠路吃饭”让“命运升级”

  2月10日,荥经县六合乡。这天,刘建军和妻子张汝萍照例起了个大早,在自己的汽车餐馆里开始忙活,进货、洗菜、切肉,夫妇俩分工协作,不知不觉到了中午。11点15分,餐馆外的108国道上车流滚滚。饥肠辘辘的驾驶员们开始寻找午餐地点。半个小时后,餐馆前的坝子上停了十多辆汽车,夫妇俩迎来了一天里最忙的时候。

  “三号桌,麻婆豆腐一份,爆炒腰花一碟!”“老板,来瓶‘七喜’!”“来碗豆腐汤,加个油碟!”下午1点过,餐馆才渐渐安静下来。晚饭时,这里又会迎来一个“高峰”。

  22年来,这对中年夫妇的生活就这样循环着,并渐渐“升级”。

  1987年,花滩镇的年轻村民刘建军借来五百元钱,在花滩老街上租了一间靠公路的房子,开始了这份事业。妻子张汝萍陪着他,一起“凌晨五点起床,步行到食品厂进货”,“每天从荥河里挑二十多担水,每担八十斤重”。张汝萍说,当时她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到县城里买几件好衣服”。

  几年后,他们的汽车餐馆有了名气,生意渐渐做大。1993年,为了增大接待能力,夫妇俩将餐馆搬到了现在的位置。“这里的地方大些,能停二十多辆车。”今天,刘建军不仅可以给妻子买“县城里最好的衣服”,他自己的交通工具也从自行车变成了“宝马”。今年48岁的刘建军说,108国道改变了他的人生,让他的生活“升级”。

  “小生意”凸现宏观效益

  像刘建军一样“靠公路吃饭”的雅安人,在国道108线沿途的名山、雨城、荥经、汉源等县区还有很多。他们构成了一个公路边上特殊的产业群体,“道路服务业者”。

  据雅安地方史料记载,这是一个古老的产业群体,最初产生于经过雅安的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等古代要道沿线。今天,伴随着交通系统的进步,“道路服务业者”也迅速壮大。而催生这个群体的原动力,就是交通要道上“流动的需求市场”。

  “我就是看好这样的商机,才决定在路边开一家餐馆。”刘建军回忆道。

  对今年28岁的李杭来说,108国道同样给了他机会。在市区经营理发店的李杭和“道路服务业者”似乎沾不上边,但就是在国道旁修车的六年让他“有了今天这一切”。

  李杭说,他曾经在雨城区一侧的麂子岗脚下帮人修车,一干就是六年。“公路边的生意最稳当,有公路就有汽车,有汽车就要维修和保养。”李杭说道,“那几年让我有了些积蓄,这间理发店就是修车‘修’出来的。”

  “作为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交通要道对经济资源具有‘聚集效应’。”站在专业角度,西南交通大学物流管理学博士程东东认为,人车流动就是一个巨大的需求市场。汽车要维修保养和加油,乘客和驾驶员要吃饭、住宿甚至购物,这些需求都沿着道路发生。

  “有需求就有供给。”这位荥经籍的年轻学者说,“附近的人力、物力、资金等经济资源,便瞄准这部分需求而来,聚集于道路沿线形成了服务产业,进而拉动地方经济发展。”

  以刘建军生活的花滩镇来说,在该镇的GDP里,以公路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比重就达三成左右。而与此类似的产业分布于108国道、318国道和210省道等交通要道沿线,不断产生和积累着地方经济发展的动力。

  道路经济学的多维思考

  正所谓“要致富,先修路”。

  “七十年代柏油路,八十年代水泥路,现在成了沥青路。”在当地乡亲的记忆里,108国道的每一次“换代升级”,都带来了商机。

  上世纪八十年代,108国道完成了再次拓宽和改造,成为宽敞平整的水泥公路。道路条件的改善带动了交通效率的提升,车流有了很大增加。对道路服务业者而言,这意味着“生意”来了。

  听刘建军讲,当时他从父亲那里学到了烹饪手艺,准备以此谋生,就是这条国道给了他机会。当年他的餐馆开张时,花滩镇的饭馆一共只有五家。今天,同一段公路上的日平均车流量达到3200架次,连同餐馆、旅馆和汽车修理厂在内,这个数字也早已上了百家。

  “路好,当然生意就好。”雨城区观化乡一位经营公路商店的村民说道,“过的车多了,买东西的就多了。”

  对此,技术经济和管理学硕士张立鹏认为,能够带来经济效益的不仅仅是新建公路,对现有交通基础设施的升级,同样能够拉动地方经济发展。“升级可以加快道路的需求流转效率,扩大了需求空间。”这位来自川农大的年轻研究生说道,“需求的扩大,会吸引更多服务者进入,这有助于让道路沿线的农民增收。”

  程东东也认为,“现有道路设施的升级可以提供就业岗位,帮助农民增收。”他说,道路改造提供了劳务岗位,而改造之后的道路能够提供更多商机,让更多农业人口进入服务业。

  站在资金流通的角度,成都金融业从业人员唐一森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觉得,对于雅安这样一个资源富集的地方而言,升级后的道路不仅仅能够帮助农民增收,还可以成为招商引资,推动资本注入的优渥条件。

  “雅安的茶叶、贡椒、水果等农产品以及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都可以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更大空间。”曾在雅安生活了四年的唐一森说道,“更优越的交通条件,可以吸引更多资本进入雅安,发掘和开拓这片空间。”

  记者陆睿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