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汉文化 横亘两千年光荣岁月

来源:
2009-04-13 09:08
浏览:
收藏 打印

  整整十八个世纪前的公元209年,雅安境内耸立起了一座高大的汉阙。

  为了纪念劳苦功高的益州太守高颐,汉献帝特别命令建造了这座陵墓建筑,并制作了石碑、石兽、基座等“配套设施”。这就是现在闻名遐迩的汉高颐阙。

  十一年后,东汉灭亡。雅安和汉朝那场持续了三百多年的“约会”随之终结。

  今天,当高颐阙迎来了1800岁“生日”,那个对雅安产生了深远影响的古国,也化身为一份珍贵的馈赠,赋予了川西雨城“汉文化荟萃地”的城市名片。

  汉朝和雅安,当初是如何碰面?

  汉朝的雅安,曾拥有怎样的盛况空前?

  汉朝给雅安,究竟留下了什么宝贵遗产?

  强汉赫赫四百岁,光阴辗转两千年。用目光和雅安汉朝遗存碰撞,用心神穿梭浩瀚的时空,去重温一个王朝和一座城市的千年之约,去探寻雅安汉文化的起源和过往。

  汉史·壮阔

  在辽阔的汉朝版图上,它是西南五大省级行政中心之一。

  在豪迈的汉朝历史里,它是稳定西南夷地区的第一重镇。

  在遥远的汉朝记忆中,它是象征古中国灿烂文明的坐标。

  它就是雅安,从史诗里走出的魅力之城。

  两千多年前的“华丽转身”

  4月6日,天全县始阳镇。

  “清明前后,种瓜种豆”,青山绿水间的田野里,农民们正忙得不可开交。这样的农忙景象,在当地已持续了两千多年。王志勋是始阳镇政府的一名年轻干部,也是土生土长的当地人。提起故乡的历史,他如数家珍。“此地本是‘徙国’故地,后来汉朝入主西南,于此建立了徙县。”王志勋说,“‘始阳’的地名,便是‘徙’的谐音易名而来。”

  到《史记》上一查,发现这“徙国”还颇有来头。在西汉初期,大西南还不全是汉朝的地盘。从雅安所在的川西到贵州、云南一带,众多少数民族部落形成的邦国星罗棋布。它们或放牧或种田,既彼此通商又互相攻伐,谁也不服谁,谁也奈何不了谁。在《史记》上,太史公将这些不归中原号令的边陲小邦统称为“西南夷”。

  西南夷中,有五个邦国块头最大,位于雅安境内的“徙国”和“笮都”便是其中之一。那年头,雅安尚处于游牧社会和农耕文明并存的过渡阶段。从北边青衣羌人聚居的宝兴和芦山,到二郎山脚徙人耕作的天全,再到笮人驱赶牦牛群的汉源,牧场和农田并存于雅安,城郭不见,唯有青山连绵。

  雅安史地专家曹宏说,站在文明进步的角度,汉武帝帮了雅安一个大忙,他将这里从原始的部落邦国变成了一个显赫古文明的省级行政中心。

  此话怎讲?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西南地区长期的分裂局面,随着古中国第一个发展巅峰的到来而结束。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南越国作乱,汉廷要求西南夷出兵相助。却不想,一个名叫“且兰”的部落自恃天高皇帝远,多次截杀汉使,根本不买汉武帝的账。这下可好,脾气火爆的刘彻被“惹毛了”。龙颜震怒之下,巴蜀一带的汉军挥师南征,干净利落地平定了西南夷,汉朝的版图由此拓展了千里之遥。

  《雅安市建置沿革史》上载,西南夷平定之后,汉廷于此设立五郡,其中的沈黎郡就位于雅安市境内,下领牦牛(治所汉源)、青衣(治所芦山)、严道(治所荥经)、徙(治所天全始阳)四县,管辖蜀郡和西南夷地区的交界要冲。至此,雅安从部落政权升级为古中华文明的西南重镇,顺利完成了“华丽转身”。

  随后,一场沟通汉朝和世界的盛大国际贸易,就在川西群山之间展开。

  那条路,为罗马送去丝绸

  4月的天气乍暖还寒,荥经县东北方的群山间,古道场镇“马塘上”安静地耸立了不知多少年。

  百年老街上,铺路的大青石板已被磨得光可鉴人。和许多当地人一样,付成银每天都会往返于这条古道。解放前,这位今年80岁的老人曾经当过背夫。尽管在古道上活了大半辈子,付成银还是无法想像,家门口的这条石板路会和“国际贸易”扯上关系。“这条老街曾经是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的共用路段。”对此,荥经文化人周安勇说道,“其中,南方丝绸之路就通往印度,是一条跨国贸易干线。”

  思绪回到两千多年前。当汉武大帝治下的汉朝逐步走上强盛巅峰,作为西南交通要隘的雅安,随即上演了一出古代跨国贸易的恢弘大戏。

  西汉元狩元年的一天,在西域吃尽苦头的张骞返回了都城长安。张骞告诉皇帝,中国西南部有一条隐秘的民间商道可通往“身毒国”。这“身毒国”的来头可不小。它的现代版称呼,就是那个大名鼎鼎的古印度孔雀王朝。

  皇帝闻之大悦,命亲信大臣赴川西当“包工头”,将那条商道改建成了官道。此道从蜀郡首府成都出发,经邛崃进入雅安地区,穿过今天的芦山、雨城、天全、荥经、汉源等地,而后渡金沙江入滇,最终进入印度。这就是和北方丝绸之路齐名的南方丝绸之路。

  从此,汉朝的蜀布、竹杖、绢、铁、盐、枸酱等“外贸商品”,便沿着这条大道滚滚而去。来自西南夷地区和遥远印度的象牙、笮马、僮、旄毛及金、银、铜等物资也源源而来。而这一切,都尽收雅安眼底。

  4月3日,芦山县博物馆。

  隔着明亮的玻璃橱窗,一辆青铜小车映入眼帘。这件工艺品来自东汉末年,虽细小到能置于股掌之间,其构件却是“五脏俱全”。它装有双轮双辕,两个主轮上轮骨七根,与真车无异。历经了两千多年时光,绿色铜锈虽已爬满它的表面,但其车轮尚可以转动自如。

  芦山县博物馆一位工作人员认为,透过这辆铜小车,可以窥见汉朝南丝路对古代雅安的影响。“这辆青铜小车的驾辕方式源于中原,性能优于四川独轮车。可见在古代跨国贸易带动下,当地交通已经有了明显发展。”

  在世界的另一端,这样的影响同样明显。

  汉武帝时期,古罗马帝国同样如日中天。罗马城里,凯撒大帝以身着中国丝绸出入社交场合而惊艳全场,贵族们竞相模仿。美国人罗兹·墨菲在其著作《亚洲史》中说,罗马人对中国商品如痴如醉,以至于罗马执政官普林尼认为,大量购买中国丝绸造成的黄金外流,“导致罗马最后崩溃”。

  殊不知,罗马皇帝身上的光鲜丝绸,极有可能就经雅安而过。对此,著名历史学者杨益宪认为,“西方古希腊,罗马最早知道的中国丝绸,便是蜀国生产的丝。”

  据相关资料显示,在汉武帝击退匈奴,打通北方丝绸之路以前,中国丝绸只有一条出国路径,那就是横穿雅安的南丝路。

  两千多年前的古代世界,彼此相距遥远的古罗马帝国,印度孔雀王朝和中国汉朝,就这样被南丝路连接了起来。而南丝路重镇雅安,便是串联世界三大文明古国的重要关节。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