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出雅安熊猫文化大牌——大熊猫栖息地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工作访谈
四川省的卧龙——四姑娘山——夹金山地区是世界野生大熊猫分布的中心地区,约1.5万平方公里的地域,生存着300多只大熊猫和众多的珍稀动物,有珍贵植物4000余 种,垂直带谱完整,具有突出的世界遗产价值。为此,四川省启动了申报大熊猫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工作。
作为熊猫故乡,世界上第一只大熊猫的发现地的雅安,“申遗”对于我市意味着什么?我市又将如何配合省委、省政府,做好大熊猫栖息地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的工作呢?11月1 6日,记者采访了我市“申遗”工作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副市长谭向红,以及与大熊猫保护相关的部门。
“申遗”意义重大深远
谭向红对记者说,申报大熊猫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对于扩大雅安知名度,打好大熊猫文化牌和生态旅游牌,促进雅安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世界遗产的类型分为自然遗产、文化遗产(含文化景观)、自然与文化遗产混合体。凡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遗产地,可得到资金和技术上的帮助。同时,也可提高国际知名度,受 到国际社会的保护。四川省申报大熊猫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是保护“国宝”大熊猫,加强长江上游生态环境建设,促进全省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一件大事,也是创建世界精 品,推动我省旅游支柱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为保护大熊猫,我市目前已建立了蜂桶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喇叭河省级自然保护区,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雅安碧峰峡基地大熊猫生态园。由于拥有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以 及近年来我市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战略的实施,到我市旅游观光的游客呈逐年上升趋势,在促进旅游业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增加了人们的经济收入,仅今年“十一”旅 游黄金周期间,我市就有近7000万元旅游收入进账。远古生命的存在,与栖息地的生态环境休戚相关,大熊猫现今存于世界已不足1000只。申报大熊猫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对 于我市来说,不仅能更好地保护“国宝”,熊猫作为我市的文化牌也将得到更广泛的宣传,进而推动旅游业的发展,对我市创建中国优秀生态旅游城市必将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
“申遗”宣传要造声势
据介绍,由于大熊猫的世界唯一性和保护区内生物的多样性,四川省申报大熊猫世界自然遗产备受世界有关组织的关注,国际保护自然联盟主动提出让四川申报,并表示将给予帮 助。
1869年法国传教士、生物学家阿尔芒·戴维在雅安宝兴县邓池沟发现了世界上第一只大熊猫。新中国成立以来,雅安已先后向国家输送大熊猫127只,仅宝兴县就为国家提供大熊 猫100多只,其中10多只作为我国和平友好使者赠予友好国家。雅安境内的宝兴、天全、芦山、荥经、石棉等县均有大熊猫栖息。然而,如今世界各地的人们几乎都知道大熊猫, 但对熊猫的发现地和主要栖息地的雅安却知之甚少,这和一直以来雅安对外的宣传力度不够是分不开的。因此,按照省上要求,我市将配合第三届四川旅发大会,就“申遗”工作以及 旅游发展对内对外在报刊、电视、多媒体、画册上进行全方位广泛开展宣传,形成声势,扩大城市影响力。
“申遗”工作做深做细
市上有关部门的同志告诉记者,大熊猫“申遗”是国内外专家一致看好的项目,为配合省委、省政府做好“申遗”工作,市上与省上对应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市建 设局,负责我市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的日常事务工作。纳入申报地范围的宝兴、芦山、天全三县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办公室,与市上“申遗”工作相衔接,为推进“申遗”工作提 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11月8日,谭向红在雅召集雅安市大熊猫栖息地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就我市“申遗”工作进行了具体安排部署。并对此次“申遗”项目核心区域范围涉及的宝 兴、天全、芦山三县,当前要开展的工作作了具体要求,要求按时完成申报地环境整治规划,科学规划核心区范围等。对“申遗”涉及的市建设局、财政局、国土资源局、交通局、环 保局、林业局、旅游局、文化局、水利局、广电局等相关市级部门,也作了具体的工作部署。
实习记者陈鹤颜1972年11月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17届大会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1976年该组织成立了一个政府间合作机构——世界遗产委 员会,其主要任务之一是在缔约国提出建议的基础上,确定应在《世界遗产公约》范围内加以保护的各国文化和自然遗产,将这些国际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和自 然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使国际社会将其作为人类的共同遗产加以保护。我国于1985年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同年开始申报项目。从1987年至现在, 我国已申报成功世界遗产28处。数量排在西班牙、意大利之后,位居世界第三。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