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助力 让工业经济走上“绿色跑道”
18 日,四川一名微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工人正在对板材进行出厂前的检查。
市委顺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大逻辑,作出建设“美丽雅安、生态强市”的战略定位,走绿而美、绿变金的特色发展之路,明确把“生态环境受到严格保护、生态优势得到有效转化、生态经济实现快速发展、生态红利持续富民强市、生态家园魅力充分彰显、生态文明能够全国示范”六个方面作为“美丽雅安、生态强市”的基本内涵。日前落幕的“4·20”芦山强烈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结大会再次明确:要坚持绿色发展,让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坚持创新发展,推动创新创业,不断培育发展新动力。雅安工业经济踏上了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绿色跑道”,为推动雅安发展振兴、决战脱贫攻坚再“赶考”打开一扇“天窗”。
循环经济
让污染环境的“包袱”蝶变为财富
没有想象中的粉尘飞扬和污水横流,8月18日,走进位于荥经烈太循环经济示范园内的四川一名微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一名微晶),偌大的厂房内几乎看不到扬尘,听不到噪音。
走进生产车间,生产线一头传输上去的是花岗石的固体废料,另一头出来的就是整块的微晶玻璃装饰板材。生产出的产品如有瑕疵或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刮痕等,还可以进行二次加工,实现多次循环使用。
“我们回收荥经当地石材生产企业排放的花岗石废弃物原料,利用企业自主研发的专利技术全电熔压延法,生产过程零排放、无污染,生产出被誉为‘二十一世纪绿色饰材’的微晶玻璃系列产品。整个生产流程中,废料、废水、废渣全部实现了封闭循环利用,所以你闻不到味、看不到尘、听不到噪音。而且生产一平方米的成本只有不到200元,较传统技术节约近一半。”一名微晶常务副总经理王刚琳说。
据王刚琳介绍,一名微晶是我国第一家应用全电熔压延法技术生产微晶玻璃的企业,也是全国最大的高档微晶玻璃板材生产企业,在全国十几个城市建立了销售网点,产品远销海外,被国家标准委、国家发展改革委列为国家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单位之一。项目规划是8.45亿元,产能每年500万平方米。如今已经建成5条生产线,完成投资6个亿,并形成了每年200万平方米的产能。
“今年上半年,我们的销售额已近2亿元。”王刚琳说,以一名微晶为核心,生产链上游可以有花岗石企业,下游可以有机械零部件生产企业、外包装企业等。
而在这个生产链上,与之毗邻的荥经开全实业有限公司便是园区内最早的受益者。该公司总经理杨芳说,公司产生的废渣原来是以60多元/吨请人拉走,每年支出费用高达几百万元,一名微晶入驻以后,开全的废渣卖到400多元/吨还供不应求,仅此一项,公司每年的营收“白捡”了近4000万元。
不只是开全。目前,向一名微晶供应废渣的还有多家企业。“废物”转了一圈,就成了“宝贝”,链条上所有企业都得益,污染环境的“包袱”也随之蝶变为财富。
依托一名微晶公司,在未来5至8年,荥经县将以一名微晶为核心,借助荥经县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建设契机,建成产能达5000万平方米、产值超200亿元以上的微晶玻璃产业集聚区,将荥经烈太循环经济示范园区打造成为雅安灾后重建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模板。
高新技术
助推工业结构转型升级
通过开展产品研发和科技创新,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企业中,在我市一名微晶并非个案。
四川蓝海化工(集团)有限公司通过首创的螺旋立窑循环利用黄磷尾气生产碳酸钙生产线,年节约能耗成本达1200万元。
雅安远创陶瓷有限责任公司依靠硅酸锆陶瓷喷砂珠的技术创新,新增产值12000万元,实现了由小变大。
雅安格纳斯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组成了50多人的高新技术人才团队,凭借研发的实力和精尖的技术,发展成为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新材料光学加工行业的高科技创新企业,今年有望年产值达到一亿多元。
近年来,我市着力推进企业创新能力培育。截至目前,我市共培育高新技术企业26家,创新型企业48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7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家,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2家,市级产业技术研究院、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发机构19家。
同时,我市还以企业为主体,支持企业申报专利、实施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等。2015年,在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新技术领域,实施“年产5000吨硅酸锆陶瓷喷砂珠产业化”、“中、高、特高压节能型化成箔的研究与开发”、“年产30万吨环保功能性复合粉体产品”等科技项目40多项,获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3000多万元,带动企业和社会科技投入20多亿元。年专利申请量达1127件,首次突破千件大关,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得到极大提高。
今年上半年,我市组织远创陶瓷开展了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申报工作,组织新筑通工、中恒天等公司开展了省级技术研发平台申报工作,正式开启四川省藏茶工程技术中心建设工作。
以科技项目为支撑,上半年,四川建安工业有限公司的《乘用车悬架系统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等13个高新技术领域项目获得省科技项目支持,立项经费1022万元。这批项目的有效实施,有力提升了企业创新水平。
通过科技创新,不仅给企业带来了最直接的经济效益,让企业尝到了科技的“甜头”。同时,通过加强企业创新主体培育,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还将我市的生态优势有效地转化为了经济优势,助推了我市工业结构转型升级、工业经济平稳增长,让生态的红利持续富民强市。
来自市科技和知识产权局的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工业总产值为23.31亿元,顺利完成省上下达考核任务75亿元的31%,上半年,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工业产值达44.3亿元。高新技术成为助推我市工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雅安日报/北纬网首席记者 徐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