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经典同行——雅安市举行“书香雅安.经典诵读”比赛
国学是中华五千年文化的集萃,是历史的缩影。16日上午,雨城区实验小学、雨城区第四小学等七所学校的学生们齐聚兴贤小学,举行集吟诵、演唱、表演、背诵为一体的庆“六一”“书香雅安·经典诵读”比赛。
候场有序 特色鲜明
上午8时30分,各参赛学校的学生聚集在兴贤小学操场上,校园内人声鼎沸,热闹非凡。比赛还未正式开始,各参赛队的小选手们聚集在候场区,整理道具,或默记台词,或补妆造型,大家忙得不亦乐乎。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小选手们都在为本场比赛做着最后的努力和准备……
站在校门口放眼望去,操场沉浸在一片古色古香的氛围中。小选手们仿佛回到了古代, 一个个身着布衣长衫,簪缨结冠,一阵微风吹来,衣裳的襟裾、头上的缨带随风起舞。扮演“夫子”的学生身穿白色布衫,男生身着青色布衫,女生则着红色布衫,只见“夫子”站在队列前面,昂首挺胸,双手背在背后,“指导”着学生从左到右摇晃着脑袋,学生们温习着要在台上诵读的诗文,回忆着动作,非常投入。
“我们为这个表演准备了一个多月,同学们都很用心,希望能拿到一个好名次。”兴贤小学六年级三班学生郑雨欣说,此次老师为他们准备的服装很有特色,是旗袍与公主裙的结合,同学们都非常喜欢。
在候场区,有的学生手拿画卷,有的撑着粉红色的纸伞,有的手中还拿着一支与自己差不多高的大毛笔,看来是准备在台上挥毫泼墨一番,他们有条不紊地准备着表演道具,等待着比赛的开始。旁边的工作人员正在按顺序排列着道具,屏风、宣纸、古筝、砚台等一应俱全。
本次比赛中最具特色的是舞台两边由学生组成的两块方阵,每人手中举着一块正面红色、反面黄色的牌子,随着节目进行的节奏,学生举牌,不断变化出“中华文化”四个大字,用中国传统的红、黄两种最具代表性的颜色诠释着当天比赛的精髓。
多元化富有创意
上午9时,比赛在兴贤小学选送的节目《龙文》中拉开帷幕。“一弹戏牡丹,一挥万重山。”随着清新的旋律响起,清丽的嗓音悠远地演唱,歌词古色古香、朗朗上口,一下把观众带进了中国风的传统文化意境里。随着音乐节奏的缓缓推进,台上的学生们开始深情地朗诵“床前明月光……”节奏富于变化,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十分用情。
他们创新、出色的表演得到了场下观众的肯定,表演过程中不时响起阵阵掌声。在朗诵诗歌和演唱的间隙,舞台前方突然多了几张书桌,书桌上铺陈着空白的宣纸,四位拿着大毛笔的学生走上舞台,站在书桌前,大笔一挥,一横一竖间,妙笔丹青呈现出中国古典文化的精髓,他们的书法表演将节目推向了高潮。
“这些小学生好有才哦!”“这个节目形式多元化,不像一般的节目,很有新意,非常好看!”场下的观众纷纷评说。
雅安外国语实验小学学生表演的《游子吟》古诗新唱,学生们身着古代服饰,摇头晃脑地朗诵,让人眼前一亮。雨城八小的孩子们则用快板配乐,结合吟、唱、诵和伴舞等方式,让观众在一张一弛的表演节奏中畅游经典的海洋。
现场,除了朗诵,还有演唱、书法、吟诵、舞蹈、配乐、古诗新唱、师生同台等多种富有创意的文化表演形式。
台上台下 融为一体
台下有很多没有上台表演的小观众被舞台上的精彩吸引,没有人提前退场,而是跟着音乐和节奏,自然而然地朗诵起来,台上台下早就融为一体。不仅学生们深受国学文化熏陶,在场的很多家长也感受到了国学经典的魅力。
“孩子参加这样的活动,作为家长我是大力支持的。中国的经典文化,博大精深,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家长王蓉表示,目前,孩子正处于吸收知识,接收信息的年纪,多让她接触国粹,了解国粹,有助于以后的成长。
学生们纷纷表示,参加本次活动,让他们收获颇丰。“在背诵的过程中,我学习理解了很多以往觉得生涩的诗词,了解到其背后蕴藏的含义,弥补了自己的不足。”“参加活动的过程中,和同学们互相学习,让我们同学关系更加和睦了。希望以后大家还能共同学习国学文化。”
实习记者 卫柳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