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山农民进厂学技术

来源:
2005-12-04 00:00
浏览:
收藏 打印

  隆冬时节,农闲的芦山农民可没闲着,他们纷纷走进工厂参加人造宝石加工技术培训,学会技术后一个人每月在家里加工人造宝石,便可以增加800元左右的收入。这只是芦山 县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为农民增收的一个亮点。
  芦山是一个农业县,也是一个财政不富裕的山区县,全县12万人口中农业人口就占了90%左右,农民的主要收入仍然是以种植、养殖业为主。近年来随着国家退耕还林政策的 出台落实,农村出现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该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统计数据表明,全县农村剩余劳动力已达3万余人,通过各种渠道和途径输出和自发到县内外务工的在1.5 万人左右,还有1.5万农村剩余劳动力没有事情干。
  面对劳动力资源丰富的现状,芦山县委、县政府明确提出:加大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帮助农民进城或外出务工作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途径之一。县委、县政府多方努力,今年 上半年,一个劳动力密集型的中外合资企业落户芦山。企业负责培训难度不大的加工技术,提供个人可操作的设备,工人可在自己家里随时进行生产挣加工费。这个近期用工800 人、远期用工3000人的企业的到来,为该县解决农村部分剩余劳动力带来了希望。
  11月30日,芦山人造宝石加工厂的一车间里,40名来自芦阳镇先锋村等乡镇村组的农村妇女正坐在人造宝石加工操作台前细心操作,打磨宝石的砂盘飞快地转动着,粘上米 点大小的宝石颗粒打磨器在妇女们手中上下翻转,一会儿放在砂盘上打磨,一会儿放在放大镜下观看,每个人都聚精会神地操作着。
  先锋村的石家蓉正在加工一个33个面的人造宝石,她边操作边告诉记者,她11月初到厂里学习,现在自己单独实习操作,每天已经能做50多个成品了。她说以前在家里没事 情做,又无收入,现在来厂里学加工人造宝石技术,学会了可以在家里做,做家务和挣加工费两不误,感谢政府为农民找了个在家门口挣钱的事情。
  同样是先锋村的李春燕正站在厂内技术员张荣珍师傅的旁边看师傅怎样操作。张师傅说,她已经教会40个人了,加工宝石的技术难度不大,关键是要细心,适合女同志做,熟练 了每天8小时可加工200到300个成品。
  芦山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负责人说,这个劳动密集型企业为解决芦山农村剩余劳动力带来了机会,县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正积极宣传和组织农民工进厂培训,报名第一周就达 400人,第一批有50人上岗培训,以后陆续分批培训,并在各乡镇劳动保障所、社区工作站建立工作点,目前已有5个乡镇的农民报名参加培训,企业目前需要800名加工人 员,计划需要3000人长期加工。
  据介绍,农民工学会技术后,企业提供加工材料和机具,农民在家里随时可以加工,每人每月可增加收入800元左右。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将继续扩大宣传,让偏远乡镇的农村 剩余劳动力也报名参加培训,为企业储备人员。同时加强就业指导和就业保障工作,并协助管理,形成管理链条,让企业和农民双方长期共同受益,实现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农 民增收的目的。记者王大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