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现百年前研究保护大熊猫的历史原貌 我市组织编撰的《大熊猫标本之源》正式出版
《大熊猫标本之源》封面
书中的史料图片——中国西部博物馆陈列之中华白熊之自然环境(据1946 年《中国西部博物馆一览》,侯江提供)
日前,四川蜂桶寨国家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组织编印、杨铧编著的学术专著《大熊猫标本之源》由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
为大熊猫文化、生态文化研究拓展新领域
作为四川蜂桶寨国家自然保护区科普丛书之十,《大熊猫标本之源》系统梳理民国时期国内机构和地方政府保护和研究大熊猫,国内外机构及相关人士采集、制作、展出大熊猫标本,以及饲养活体大熊猫等史事,试图追踪我国早期大熊猫标本的下落,努力呈现当时情况下,国人研究、保护大熊猫的历史原貌。此书为大熊猫文化、生态文化研究拓展了新的研究领域和方向,为党史、国史教育开辟了新的视角,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科学精神教育、生态文明教育,普
此书附有150余幅珍贵的史料图片,是文化研究和历史探寻的重要资料书和参考书,适合文化学者、历史学研究和科技史研究人员、地方志工作者、媒体从业人员、大熊猫研究与保护工作者,以及喜爱大熊猫、钟情大熊猫文化的广大读者阅读。
中国境内收藏最早的大熊猫标本采自雅安
根据《大熊猫标本之源》的梳理,到达宝兴县并成功获得大熊猫标本的外国人有:被称为亲手猎杀大熊猫的西方第一人——美国第 26 任总统之子罗斯福兄弟;在中国获取大熊猫活体最多的人——英国标本商人、“熊猫王”史密斯;在中国获取大熊猫标本最多、捕获近代中国最早的国礼熊猫的美国人——华西
20 世纪 30 年代,我国的科研机构,如中国西部科学院、静生生物调查所、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等,开始深入四川西部大熊猫产区进行科学考察与标本采集,意在获得大熊猫等珍稀动植物的活体及标本供展出与研究。国内机构与人士制作展出大熊猫标本、饲养活体大熊猫,均始于这一时期。根据《大熊猫标本之源》,中国境内收藏最早的大熊猫标本采集自雅安,为原外籍机构亚洲文会博物院于 1932 年制作展出,今存于上海自然博物馆。20 世纪 30 年代,重庆北碚的平民公园(今北碚公园)开启我国人工饲养大熊猫的先河,其大熊猫也采集自雅安。中国西部博物馆(重庆自然博物馆前身)20 世纪 40 年代收藏有大熊猫标本,其标本来源地在原始档案上标注为“宝兴”。
杉君/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