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茶销路势头好茶商茶农都富了
近年来,随着藏茶市场不断打开,我市各藏茶企业的原料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为茶农增收提供了保障。效益提升后,茶农种茶积极性的提高,又为我市茶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 的基础。
供应商忙收购
3日一大早,雅安茶厂有限公司大门前已经停了七八辆运送原料茶的大卡车,从10月初以来,这种景象已经持续了一个多月时间。由于原料收购旺季喜遇好价,满载原料茶的车 辆从八方赶来,源源不断地把大批优质原料茶送往我市各藏茶企业。
“今年的原料茶收购价上涨,毛利比去年增加了好几千元。”前来送原料茶的万老板乐呵呵地说,这段时间他一直奔波于名山、蒲江、乐山等地收购鲜叶,自己的茶叶加工厂则开 足马力不分昼夜地对收购来的鲜叶进行粗加工,以满足藏茶企业对原料茶的需求。
近年来,随着藏茶的畅销,各藏茶企业对原料茶的需求量不断扩大。4日下午,在名山县茅河乡一家茶叶加工厂的仓库内,堆满了新近收购的鲜叶,工人们正忙着将原料茶装车运 往各家藏茶企业。该加工厂的杨老板说,这种繁忙的情况已经持续了四十多天。这几年,藏茶的销路一直向好,各藏茶企业对原料茶的需求也一路攀升。他们厂刚和一家藏茶企业建立 合作关系,实行定点收购、定点加工。
原料商喜致富
家住名山县马岭镇的原料商龚老板一谈起茶叶,话匣子就打开了:“自从退耕还林,换种茶树后,我家的日子就‘芝麻开花节节高’。有茶企业作保证,大家的茶不愁卖不出去, 村里的很多人都靠茶叶致了富,新楼房一栋接一栋盖起来,家用电器一件接一件买回来,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龚老板说,以前马岭镇有很多人外出打工,当地茶产业发展起来以后,外出的人越来越少,镇上开起了大大小小的茶叶加工厂,常年从事原料收购、加工与销售工作。不少人从此 当起了小老板,买了私家车,过上了富裕生活。现在,当地村民不用出远门,在当地的茶厂工作平均每天能有40元的收入,加上自家的茶园收入,每年赚上万元不成问题。
种茶富了,卖茶发了,茶产业发展让茶农的生活越发红火了。
种茶人用技术
“农户是理性的经济人。”市农业局经济作物站站长周开元说。由于茶产业近年来的发展,为茶农带来了看得见的效益,现在,很多茶农都会积极主动配合农业部门搞好茶园基地 建设工作,全市茶叶面积有了显著的增加。
自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我市的茶叶面积由2000年的14.6万亩发展到2006年的44万亩,产量达到3.3万吨,收入5.9亿元,三项数据分别占全省的 18.9%,7.2%和32.8%;茶园面积位列全省第三位;产量和收入位列全省第一位。去年,全市农民人均茶叶收入472元,比2005年增加82元,比2000年增 加389元,成为保证农民增收的骨干项目。
在广大茶农的支持下,良种茶园的发展势头也颇为喜人,2006年底,我市无性系良种茶园已达到30.8万亩,占茶园面积的70%,占全省无性系良种茶园的三分之一,面 积和比例均列全省第一。5年来,全市累计改造低产茶园10万亩,而通过实施农产品无公害行动计划,全市茶园无公害认证率已达100%。
茶园基地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为我市茶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稳定而优良的原料来源,给了我市茶企业发展的底气,茶企植根于这样的沃土中,必然能茁壮地成长起 来。记者杨玉梅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