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互动共同发展——七论学习贯彻市第二次党代会精神

来源:
2007-01-11 00:00
浏览:
收藏 打印

  □本报评论员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性任务,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方针要求,为各地做好当前和今后 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雅安的“三农”工作当然也不例外。
  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预计,新农村至少要到50年后才可能建成。有学者同时认为,“十一五”时期是为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基础的关键时期,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的关键时期,是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关键时期。
  当前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尚处于破题阶段。市第二次党代会鲜明提出,必须坚持把“三农”问题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坚持把发展农村经济作为新农村建设 的重点。
  的确,我们要奋进跨越,要奋力赶超,要在2011年实现“七个一”的目标,使我市经济地位在全省得以提升,使雅安人民生活水平有大的改善,必需让工业富强切实担纲起奋 进跨越的“主演”之职,增强以城市带农村、以工业反哺农业、以经济实力助推社会事业发展的能力。
  但我们很难想象,没有占到雅安幅员面积和人口总数绝大多数的广大农村和农民的发展,我们如何实现整个雅安的跨越赶超。
  毫无疑问,以促进农村生产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农村民主程度的新农村建设工作,必然在奋进跨越中担当重要角色,这是市第二次党代会赋予新农村建设工作新的历史任 务。
  我们知道,新农村建设既有发展农村经济的内容,又有发展农村社会事业的内容;既有农村综合改革的内容,又有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但归根到底是要发展农村经济,培育 产业支撑,减少农民数量,实现农业产业化,最终实现城镇化。这注定是个较长的过程。农民自身必需切实起到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作用,而政府则更多扮演引导、服务的角色。
  正如给工业发展提供详细演出“剧本”一样,市委也给新农村发展提出了目标:新农村建设要规划先行,以农民为主体,以生产发展为物质基础,以移民新村建设为试点示范,以 特色产业支撑为抓手,以产业化经营为方向,以发展现代农业为着力点,切实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全面发展农村经济,努力增加农民收入,继续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加快农村社会事业 发展,逐步建立工农协调发展的新机制。
  市委同时也给全市新农村建设指明了工作方向:以10万移民新村建设为试点示范,为全市新农村建设探索和积累经验;以产业化经营为发展方向,用发展工业的理念、抓工业的 方法和企业组织经营的方式,发展现代农业;以生产生活条件改善为建设重点,坚持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向农村倾斜,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以素质全面提高为着力点,培养“有 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以基层民主扩大为管理取向,进一步提高农民群众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参与意识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水平。
  正如期待工业富强能在奋进跨越“大戏”中有精彩表现一样,我们一样期待新农村建设在全市以城带乡、以工促农能力逐渐增强的新形势下,在全市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有精彩表 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