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见证·感动我们始终战斗在一线——“5·12”汶川特大地震两周年记者行动特别报道
2008年5月至2010年5月。
短短的两年,经历大灾的雅安,在“5·12”汶川特大地震两周年之际,已从地震的阴霾中走出,逐步走向新的生活,走向新的希望。
短短的两年,从万众一心的抗震救灾到如火如荼的灾后重建,雅安媒体人见证、记录着这些重大事件的发生、发展。
两年的时间里,我们亲历,我们见证,我们记录,我们感动,在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中,我们始终战斗在一线。
灾情得到了及时反应,市委、市政府对灾区人民的关心及时传递到了,援建者的新进展、新成效、新风采得到了及时展现……在一篇篇及时的报道和一幅幅精彩的图片中,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新闻信息在第一时间及时传递给了读者。
精彩新闻的背后是雅安媒体人的默默付出,短短的两年,报道背后太多的瞬间让我们难以忘怀。
“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当天,雅安电视台主持人高燕通过电话连线,第一时间将雅安的灾情传到了中央电视台,传向了全国。
次日凌晨1点,雅安日报社和雅安电视台记者,与接到命令的雅安预团一起,挺进重灾区转战南北,从绵竹到汉旺,一起救援,一起寻找到了映秀的失事直升机。
震后第三天,雅安传媒文化传播公司罗向冰和雅安日报社记者罗光德、陈化宇等人采编制作了“民间版”公益广告《故乡挺住!》,并发向海外,不久便被日本《东方时报》、加拿大《大华商报》及《中华时报》、澳大利亚《新人类》、美国《科州华报》等境外媒体采用,不屈的中国人感动了世界。
“5·19”强余震的消息让雨城十室九空,对生的渴望让出室避余震成为首选,雅安日报社却灯火通明,在雅安日报社5楼,他们正在编排第二天的报纸,让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信息及时传递出去,雅安报人一直坚守至次日凌晨。
致全国网络媒体的一封公开信,让雅安的灾情在互联网上传递;冒着余震在重灾区汉源“立体废墟”中采访;看着第一支抢险救灾部队翻越夹金山,为了拍到抢运活动板房的照片,从火车摔了下来;坚守在汉源的记者,第一时间记录了重灾区在废墟中崛起为鲜花碧水阳光城……
回首过去,无论是抗震救灾,还是灾后重建,雅安媒体人展现出了敏锐的洞察力,在最苦最累最艰险的第一线,记录下了大量鲜活的事实,也涌现出大批优秀的新闻作品,赢得了国内外媒体的广泛好评。
在“5·12”汶川特大地震两周年之际,带着市委、市政府的关心和亲切问候,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吴旭走进了雅安日报社,来到了雅安电视台,看望慰问我市新闻工作者,动情的话语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吴旭动情地说,回望两年来的日子,一切历历在目。无数个镜头,无数篇文章的积累支撑了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一片天空,快速传播给广大干部群众,为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注入了强劲的动力。雅安日报社和雅安电视台要推出特别报道,充分展示雅安媒体人的风采。
从今日起,本报将推出“5·12”汶川特大地震两周年记者行动特别报道,以一篇稿子、一张照片或一张报纸为题,讲述新闻背后的精彩,读者也可从中品味、感受雅安媒体人在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中鲜为人知的故事。
记者江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