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专家聚在熊猫聚居地审查通过《大熊猫小种群保护石棉宣言》
促进大熊猫放归工作科学开展
提升大熊猫栖息地生态建设水平
签订大熊猫小种群保护与复壮科研合作协议
审查通过《大熊猫小种群保护石棉宣言》
雅安日报讯 3日,2014首届中国四川大熊猫国际生态旅游节重头戏之一的大熊猫小种群保护国际研讨会在我市石棉县召开。国家林业局保护司副司长贾建生、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党委书记刘国强、省林业厅副厅长降初出席会议,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世界自然基金会、四川大熊猫生态与文化研究会等科研机构、国际保护组织和自然保护区相关代表参加了会议。
众所周知,大熊猫是世界珍贵的自然遗产,保护好大熊猫及其栖息地迫切而重要。作为野生大熊猫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大熊猫小种群正面临着栖息地丧失和退化、遗传基因丢失等严峻威胁,其灭绝将导致大熊猫整体遗传多样性降低,影响大熊猫的长期续存。
为促进大熊猫放归工作科学开展,进一步提升以保护大熊猫为主的生态建设水平,本次会议以“关爱大熊猫小种群,给野生熊猫一个完整的家”为主题,就大熊猫研究进展、人工繁育大熊猫野化培训、大熊猫放归监测、野生大熊猫疾病研究等工作进行了交流和研讨。
据第四次全国大熊猫调查显示,当前需要保护的大熊猫小种群仍有20多个。石棉县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作为小相岭山系大熊猫小种群的主要聚居地,2009年4月,野生大熊猫“泸欣”在此成功放归(首例全球大熊猫异地放归),2012年10月至今,野化培训大熊猫“淘淘”等先后从这里走向大自然。
这些放归的大熊猫,在为当地种群注入新鲜血液的同时,通过对它们行动轨迹、饮食构成等数据的跟踪观测,也可为相关科研工作提供依据,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研讨会上,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成都大熊猫繁育基地、西华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还分别与石棉县政府签订了一系列关于大熊猫小种群保护与复壮的科研合作协议。
最后,会议还审查通过了《大熊猫小种群保护石棉宣言》,呼吁全社会共同关心和支持大熊猫小种群保护及分布区城乡协调发展,为大熊猫创造美好的未来。
记者 唐小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