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通信改变生活

来源:
2010-11-18 14:08
浏览:
收藏 打印

群众尽享信息化成果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弹指间,雅安迎来撤地设市10周年,10年里,在历届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153万雅安人挑战极限,奋进跨越,使得雅安面貌日新月异,经济、社会、文化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雅安百姓沟通方式的变化尤其反映出百姓生活的巨变。

  从鸿雁传书到网络生活,从零星电话到人手一部手机,从风靡一时的BP机到集多功能、多应用于一身的3G手机,从QQ到微博……除了数字的变化,更是质的飞跃。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的生活习惯在不断改变,沟通方式也随着通信工具在不断改变。10年间,通信的变迁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让人们的沟通越来越便利。

  近日,记者采访了部分市民,倾听他们讲述10年来通信对生活的改变。

  与时俱进做3G潮人

  人物名片:毛廷20岁在校大三学生

  1999年2月10日,一款能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网络虚拟呼机”——腾讯QQ横空出世,这一新鲜事物很快在青少年群体中激起涟漪,一发不可收拾。一时间,“上网冲浪”“QQ聊天”成为了时髦新潮的代名词。随着通信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MSN、飞信等聊天工具相继登场。从使用手机拨打电话到发送短信、彩信,再到使用手机上网、视频聊天、写微博……通信技术所带来的惊喜让青年一族应接不暇。如今,热衷追逐新潮、时尚的年轻人当之无愧地担当起了通信潮流先锋,走在引领通信时尚的尖端。

  “我记得第一次使用QQ是在2000年初,当时的QQ还叫‘oicq’,第一次感受到上网聊天的魅力。”有一天,毛廷路过家乡一家网吧时,被“上网冲浪”四个字所吸引,怀着好奇心,她踏进了这家网吧,第一次与QQ亲密接触。“当时雅安的网吧还很少,老板见我很好奇,跟我介绍QQ可以跟很多陌生和熟悉的朋友聊天,还帮我申请了一个QQ号,教我怎么主动跟别人打招呼。”回忆起初次使用QQ的经历,毛廷仍然记忆犹新。她说,当时第一次使用QQ感觉很新奇、很陌生,在聊天室聊天的时候,大家都很有礼貌,当有人提问题时,会有人热情回应,感觉很奇特。“我记得当时通过聊天还认识了一个广东的网友,大家后来成为了笔友,相互通信了大半年。”毛廷说,随着电脑的普及,自己身边越来越多的同学和朋友都开始接触网络、接触QQ,深切感受着互联网络的魅力。

  毛廷说,自己以前只想过能在网上搜索海量知识、给亲朋好友发送Email,还能看电影、听歌、玩游戏,却没有想到这些应用同样也能在小小的一部手机上实现。“上中学时,为了方便联系,父母给了我一部手机,当时只能打打电话、发发短信,真没想到现在的3G手机不仅能上网、听歌、下载,还能视频通话。”毛廷告诉记者,10年来,自己先后一共使用过3部手机,对手机为生活带来的变化颇有体会,当提及最近刚刚购买的一部3G手机,她尤为兴奋,高兴地摸出手机给记者看,“这部手机是支持视频通话的3G智能手机,具有导航、卫星定位、照相摄像、淘宝等功能,特别是像素很高,能与普通数码相机相媲美,简直就是一部掌上电脑。”

  随时随地用手机登录QQ或飞信,用手机拍下图片发送给亲朋好友,通过手机写微博、看小说……毛廷尽情享受着丰富多彩的现代通信生活,她说,如今手机上的功能和应用已经发展到可以取代电脑的地步,并且发展空间正在无限扩展,为了能与时俱进,她还将不断学习,让自己的大脑吸纳和接收更快、更新、更强的通信信息,以便随时更新自己的装备,做新时期的“3G潮人”。

  生活多姿多彩网上生活乐趣无限

  人物名片:冯成慧42岁荥经县人民医院职工

  冯成慧是一名护士,因工作需要在多年前学会了打字和上网,但工作之余却很少使用电脑。而作为母亲的她,也日渐受女儿的影响,开始追逐新事物,为自己的通信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

  “在同龄人中,我算是第一个接触电脑的。”2000年,由于工作需要,冯成慧花费6000多元在家里安装了第一台电脑。“起初电脑没有联网,主要帮老公应付计算机考试,大家一起熟悉电脑的操作流程,Word文档、PPT等编写方法。”冯成慧说。

  2009年,搬新家后,冯成慧为家里安装了宽带,这才开启了她的“互联网生活”。在“90后”女儿的指导和影响下,冯成慧很快学会了上网聊天、网页搜索、在线观看电影电视……去年,女儿迷恋网上“种菜”,曾被她形容为“莫名堂”的种菜游戏后来也成为了她的新喜好。上网“种菜”“收菜”“偷菜”“出售”……冯成慧乐此不疲。她说:“因为通信技术的发展,生活也变得多姿多彩起来,平时工作疲惫了利用空闲时间上网玩玩小游戏也不错。”

  前不久,在单位同事的影响下,冯成慧又迷上了“淘宝”,每当在网上淘得便宜又好用的商品时,她总是迫不及待地与亲朋好友分享、交流,自己也逐渐成为了“淘宝能手”。

  “现在,我在网上通过QQ和远在广州的侄女聊天,在网上搜索些工作需要的资料,平时休息时间通过电脑炒股,有时候再看看热门的韩剧,生活过得有滋有味,就连女儿也称赞我‘好先进’。”冯成慧表示,像这样的通信生活在10年前是无法想象的,自己通过网络获得了更多的乐趣,生活方式也得到了很大改变,她期盼着通信技术为自己的生活带来更多的惊喜和变化。

  通信技术飞速发展造福一方百姓

  人物名片:余洪江55岁名山县新店镇中坝村村民

  金秋时节,从名山县驱车到中坝村,道路平整顺畅,沿线竹林成片,茶田郁郁葱葱,一座座新修的楼房拔地而起。

  “喂,听得到不?这个是家里的座机,以后打电话就打这个。”前不久,余洪江办理了一部移动无线座机,拿着刚刚办理好的座机,他与远在他乡打工的儿子进行了通话。说起如今通信生活发生的变化,余洪江感叹不已:“以前村里路不通,由于地处偏僻,通信线路也接不进来,打个电话需要走很远的山路,现在乡村公路修通了、电通了、电话也通了,我们终于也可以通过手机、座机与外界取得联系了。”

  据了解,由于地处偏远、基础设施条件落后,信息的长期闭塞成为多年来制约中坝村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10年前,由于当地交通工具和条件极为落后,该村成为了一个“信息孤岛”,村民们很少走出村外,感受外面的世界,长期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当时,全村只有一部电话,通信基础设施条件极其困难。”中坝村党支部书记余斌告诉记者,目前该村共有1153名村民,10年前村民步行山路到新店镇需要一个半小时,与外界通信主要依靠通信员。为了能拓宽村民致富路,2004年该村铺设了一条“碎石路”。2006年底,在政府的帮扶下,该村村民集体总动员开始修建水泥路。2008年,一条崭新平整的水泥路从中坝村绵延至新店镇,全线贯通。

  为切实解决中坝村的通信问题,2006年中国移动雅安分公司投资约80万元在中坝村建设起了村通基站,为当地村民们带来了通信福音。

  “10年来,我感觉最大的变化就是信息和交通上的变化,如今家家户户基本上都用上了手机,路通了,信息通了,致富路也越来越宽广了。”感受着通信对村民生活带来的变化,余洪江盼望着随着该村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电脑能在村里迅速普及,让村里的林竹、茶叶等资源能通过互联网“走出去”,带动更多的当地村民脱贫致富。记者卢雯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