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剧进校园 非遗沁心田 ——雨城区实验小学开展非遗川剧传习活动侧记

来源:
2023-07-19 10:26
浏览:
收藏 打印

一间面积约150平方米的戏曲排练活动室,一间60平方米的戏曲文化非遗陈列室,两名专职音乐教师负责管理川剧学生艺术社团……在这样的环境中,却诞生了两个省级二等奖。

“我们学校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川剧中小学传习普及基地,每周五有一名川剧专职老师开展社团教学。”7月17日,雨城区实验小学副校长田颖回忆起学校社团成立五年的历程,历历在目。

“五年来,社团原创节目川剧灯戏《元宵观灯》《宝莲灯》,参加四川省第五届、第六届中小学川剧传习普及节目展演,荣获二等奖两次。”田颖说,学校的川剧社团节目多次参加省市区各级公益演出。

传承文化  办特色艺术学校

戏曲是我国民间艺术瑰宝,是一种无形的历史文化遗产。

“岁月失语,惟石能言;薪火相传,方能永存。”近年来,雨城区实验小学不断加强艺术文化传承,不断增设艺术特色课程,让学生不断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我们学校是四川省艺术特色学校,雅安市五育一体化新优质学校。”田颖说。

雨城区实验小学历年来秉承“实事求真,验之有方”的办学精神,高度重视传统文化在学校美育中的核心地位,立足区域特色和学校特点,不断挖掘传统文化的美育功能,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川剧引入学校,以“体验创新、知行合一、涵养孕化”为主要目标,以“课程、社团、工坊、展示”为工作抓手,探索构建了一套“深耕队伍与研究、联通课内与课外、链接传承与创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的美育模式,在“弘扬传统文化,培育时代新人”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效。

2019年6月11日,雨城区实验小学举行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川剧中小学传习普及基地”授牌仪式。仪式上,雨城区实验小学被四川省艺术研究院授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川剧传习基地”称号。

“我们立即成立了雨城区实验小学川剧学生艺术社团,并于2020年被四川省教育厅评为四川省优秀学生艺术社团。”田颖说,为了让这一新兴的戏曲社团更好发展,在财力、物力、人力上给予了充足的保障。

打造品牌  让川剧融入教学

《元宵观灯》、《宝莲灯》、川剧《变脸》……学习和训练之后,具有雨城区实验小学特色的一个个川剧节目脱颖而出。

“我们依托课后服务时间开展川剧的学习和训练。”田颖说,“在平时认真训练;在暑假照常训练,一丝不苟,高标准要求自己。”

雨城区实验小学川剧艺术团节目川剧灯戏《元宵观灯》在60多个节目中脱颖而出,获得2019年11月在遂宁举行的“四川省第五届中小学川剧传习展演”资格。 

雅安市文化馆川剧艺术文化志愿小分队与雨城区实验小学一直保持着积极的合作关系,充分利用学生第二课堂,开展川剧艺术培训和普及教育工作。

五年来,雨城区实验小学原创川剧灯戏《元宵观灯》《宝莲灯》参加四川省第五届、第六届中小学川剧传习普及节目展演,均荣获二等奖。学校的川剧社团节目多次参加省市区各级公益演出,受到各级领导一致好评,川剧传习工作初见成效。

现在,雨城区实验小学川剧教育的艺术氛围浓厚,了解川剧、热爱川剧的学生越来越多。川剧元素越来越多渗透各个社团,川剧融入舞蹈、川剧融入绘画、川剧融入服装设计、川剧融入合唱、川剧融入国风动漫、川剧融入黑砂陶艺等。

“下一步,学校将加大川剧进校园的研究探索力度,投入专项资金打造具有‘川剧文化’特色的校园环境。”田颖说,雨城区实验小学将增设校园传统文化雕塑、开设川剧特色宣传展板、布置川剧脸谱展示墙、打造川剧文化知识长廊等。

“5年的探索与实践,让我们相信,文化的传承不会因为时代而间歇,在实现学校与学生共谋发展的进程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在小学校园吐露芬芳。”五年来,雨城区实验小学不断总结经验,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用传统文化滋养学生,提升学生审美素养,增强学生文化自信。

弦歌不辍,薪火相传,雨城区实验小学让传统文化焕发出新时代的灿烂光辉。 

雅安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周代庆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