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有生终于吃上低保
题记:让一时有困难且符合规定的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这是国家“让人人都吃得起饭,穿得起衣”等惠民政策的一种体现,深受社会各界的称赞。同时,该政策是如何实施的 问题也备受市民关注。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工作量大,点多线长,也出现了一些不该出现的问题。近来,市民反映最多之一的就是:“为什么有些人不应该吃低保的吃了,可有些 该吃的人却吃不到……”连日来,记者在采访中,的确感受到市民所反映的情况,有的不是无中生有,而是言中有理。
市民:郭有生该享受低保
50多岁的人了带着一个20岁的疯儿子,住在一个不属于自己的不足6平方米大小的小屋里,靠街坊邻居叫其做点修修补补等零工挣钱维持生计……2月16日下午,在市区苍 坪路市场外开餐馆的林世祥提起郭有生的处境,就感到心酸。“像这样吃百家饭、穿百家衣的人都吃不到低保,还有哪些人该吃呢?真是说不过去哦!”这里的许多街坊也纷纷发表自 己的看法。
“他真正是上无片瓦、下无寸土的人。”“不是好心的商家,父子俩说不定就会饿肚皮哩!”……2月17日,记者来到苍坪路市场,一问及郭有生的情况时,10多名男女便围 拢上来介绍情况。一名姓程的妇女说,郭有生50多岁了,老婆因嫌他穷已经跑了好多年了,他一个人拖着一个疯疯癫癫的儿子,靠这家修下灶头、那家补点瓷砖、倒潲水、掏堰沟等 挣点零散钱维持生活。
在整个苍坪路市场,郭有生的名字可谓人人皆知,这个名是因穷而来的,市民普遍认为,大家的帮助是有限的,如果有关部门能把他们纳入到低保范围内,挂在他们心上的石头就 算落地了。
目击:脚上还穿着烂凉鞋
经菜市场里的居民帮忙,17日下午,记者在一处不起眼的地方找到了正在干活的郭有生。
“这么冷的天,脚穿一双前面‘张着嘴’的烂凉鞋……”第一眼看见郭有生时,他的一身“打扮”不能不让人大吃一惊。郭有生现住的房子是林世祥租来没用后借给他住的,而郭 有生胸前挂着的旧小灵通,是林世祥送给他的,只能收不能打,目的是有工做时好找他。
“没去申请低保?”面对记者的疑虑,林世祥说,郭有生不识字,早在3年前,实在看不下去的他便到社区帮助找过了,可事情没办成。鉴于这种情况,街坊邻里都很同情,商家 们也很关爱,有活都喊郭有生做。“没有街邻们的帮助,我们的生活就难过了。”郭有生最后不好意思地说。
社区:赶快写申请,特事要特办
“不会吧!我们社区里的困难人群中好像没有这个人。”17日下午3点30分左右,在东大街社区里,当记者把郭有生的处境向其通报后,该社区相关负责人均感到惊讶,并称 社区成立后,他们就对区域内的居民生活等情况进行过一次大普查,所有困难人群均有记载,没有姓郭的人,也从未听说这个人的名字,也没收到过这个人写去的要求享受低保待遇的 申请或资料。
当记者带社区干部亲临郭有生的住处时,面对市民的评说和郭有生的真实处境,社区干部当即表态:特事特办。并当场叫郭有生尽快写出书面申请、拿上户口本等到社区去。“按 规定,申请低保需要自己写书面申请和家庭成员的收入状况,以及将户口本等相关证明资料交到社区,社区将在20天内进行核实调查,他本人不写申请,辖区内涉及一万多人口,无 法知道还有谁该享受低保?”看来,郭有生的低保有希望解决了。
民政部门:应保要尽保,乱保要查处
“比郭有生好过几倍十几倍的人都能吃低保……”在采访中,提起哪些人该吃低保,哪些人不该吃低保一事,许多市民纷纷称,在他们心目中,就有一些人拿着低保钱打麻将,穿 高档衣物,有的人低保照拿,生意照做……
据市编办提供的资料表明,去年,全市在清理财政供养(救助)人员的工作中,共清理出不符合领取低保的人员1089人,其中,雨城区就占了908人。
2月17日,记者就市民呼声最多的“为啥该吃低保的人吃不到,不该吃的却吃得心安理得”等的质疑,采访了市民政局低保办。
“的确在这方面出现过问题。”这名姓李的女士直言不讳。她说,只要是非农户口,家庭共同成员的收入低于当地的最低生活标准130元的,就可以申请享受低保。其程序为: 先由本人写出书面申请交户籍所在社区,经过有关人员的入户调查、查询等工作后,认为可以享受,则进行张榜公布,无异议后再由办事处审核并再次张榜公示,在确定无异议的前提 下,上报当地民政局后办理相应的低保手续。
低保分为几类,一类是按补差进行的,即其收入不足130元的,补足130元;另一类为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人的“三无”人员,则享受130元的全额低 保。
李女士说,就低保人员的核批,采取的是谁调查谁负责制度,如果将不该享受而核批为该享受的,一旦接到举报并查实后,不仅要取消享受人资格,而且还将对调查人进行处罚。 “去年,雨城区纪委就查处了一些乱来的社区相关人员,对不符合条件的享受人进行了清退。”
为此,李女士表示,只要接到市民反映,民政部门都会同社区人员进行深入、认真的核查,做到应保尽保的同时,对不符合条件又享受到的人坚决予以清退,并报经有关部门对相 关责任人进行处罚。“希望市民积极反映情况,毕竟市民心中有杆秤。”记者彭加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