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好人彭世林:用最简单的初心 做最平凡的公益

来源:
2024-11-01 15:42
浏览:
收藏 打印

人物名片:彭世林,男,汉族,出生于1983年10月。

事迹简述:位于雅安市雨城区的第一金街的彭世林面点制作技能大师工作室内,面点师彭世林正在制作面点。屋子里机器轰隆,充斥着好闻的甜香味。面点充满了各种巧思,样式各异,讨喜精致,非常受消费者欢迎。

除了能制作好吃又好看的面点,彭世林坚守一名共产党员忠诚、担当、奉献的初心,乐善好施,乐于助人,不求回报,他说:“助人为乐是我终身的向往和追求。”

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中式面点高级技师、雅安餐饮烹饪协会副会长、四川工匠、四川省技术能手……谈起彭世林的技术技能各种称号奖励有很多,但是让他倍感自豪的却是他始终如一、不曾忘却的公益初心。

笃行不怠坚持做好人好事

翻看彭世林的微信朋友圈,里面记录的不是做蛋糕,就是参加公益活动的记录。如果说做蛋糕是彭世林的第一爱好,那么公益就是当之无愧的第二爱好了。

说起为什么喜欢公益,他也说不出来为什么,就是有一颗发自内心地想帮助他人的心。

     二十年前的时候,在成都工作的彭世林偶然参与了一场爱心公益活动。随后,他又和朋友一起联系参加了多次公益活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滋养了自己的生命。”那一段段美好的经历,在他心中埋下了公益的种子,他毅然加入了四川省完美春天公益慈善促进会。

就这样,彭世林参加了越来越多的公益活动。

2022年9月13日凌晨,虽然刚刚熬了个大夜没合眼,但是彭世林却精神百倍,因为他心里一直惦记的事儿终于有了着落。

“9·5”泸定6.8级地震发生后,作为四川省完美春天公益慈善促进会雅安救援突击队队长的彭世林总想为灾区群众做点什么,想到石棉受灾地区少数民族群众比较多,荞麦馍馍一直都是大家喜欢的口味,肯定吃得习惯。于是,他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工作室的伙伴们忙活了起来。

晚上八点到凌晨四点,1800个荞麦馍馍。地震灾区道路情况复杂、次生灾害隐患多发易发、新冠疫情风险持续存在……这些风险清楚摆在眼前,做好了荞麦馍馍,彭世林还是毅然带领后勤保障团队以及巾帼红志愿者一行前往石棉县新民乡双坪村等抗震救灾一线安置点,把这份带着温度的心意和各种爱心物品送到受灾群众的手里。

  勇敢逆行不顾疫情感染风险

如果说平时的公益是工作之外的力所能及,那么,在危及生命的灾难面前挺膺向前则是彭世林心怀大爱的初心与担当。

银行卡放在妻子枕头下,交待好密码和家里各种事,2022年,彭世林踏上了逆行武汉的道路。

疫情的来袭,让他也想着自己能不能为武汉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于是,彭世林开始私下联系各方资源,希望能为武汉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哪怕知道此行困难重重,但内心驱使着他必须做些什么,才能对得起自己,无愧于社会。

于是,在2022年2月6日中午,在彭世林的组织和安排下,由他在内的20余名志愿者组成的运输队,从蒲江统一装车出发,确保物资能够安全、准时地到达武汉。他们在路上轮换开车,中途不停歇,争取以最快速度将物资送达武汉。

几天几夜,马不停蹄地把物资送往武汉,然后返回雅安进行隔离。在隔离期间,彭世林身上的担子依然没有卸下,继续保持各方面的联系,希望能再为武汉尽一份绵薄之力。当年2月17日,雅安市兴和丰贸有限公司负责人联系到他,并称公司欲捐献1000多箱方便面,但苦于找不到捐献渠道,又怕自己捐献的物资不能安全、准时到达武汉,得知他已经去过一次武汉后,便希望能够给予帮助。对此,彭世林没有多想,并马上安排联系大卡车、运送志愿者等,希望尽快再一次驰援武汉,将物资和爱心送达。

2020年2月18日凌晨5时左右,彭世林和志愿者经过2小时的搬运、装箱,1092箱价值6万余元的方便面装车完毕,由他带队从雅安再一次出发,并前往成都与成都援助物资汇合,再送往湖北武汉。

“两次成功支援武汉,我心里很高兴。”彭世林说,期间他也有担心,特别是与他同行的志愿者们的安全问题。而他在做好自我防护的同时,也会时常叮嘱和帮助大家做好相关工作,让大家在做公益之外,保障自身安全。彭世林也因此获得抗疫先锋雅安好人称号。

好人寄语:“我觉得一个人最大的成就不是拥有多少,而是能为社会奉献多少。我会继续在工作之余坚持参加公益活动,并希望能带动更多人参与其中。”

道德点评:“面对需要帮助的人,彭世林总是毫不犹豫伸出援手,努力为他们提供支持、不计回报。这种助人为乐的精神也激励着我们每一个人,用善行爱心,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雅安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郑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