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上种黄柏养蜜蜂网上寻销路辟市场——荥经县烈士乡烈士村生态立体农业发展见闻

来源:
2016-12-02 10:04
浏览:
收藏 打印


烈士村生态养蜂助农增收。


烈士村杨国相正在取蜂蜜。

推开门就是山,村里的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留下老弱妇孺如何脱贫致富?幅员辽阔的土地本是农民最重要的财富基础,在劳动力缺乏的情况下如何有效利用,实现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荥经县烈士乡烈士村在土地上做文章,种植了劳动力投入少的黄柏,再建立立体产业链,以黄柏养蜂,实现产业之间的良性互动。同时,利用电子商务,促进农业产业成果走出市内外,山货上网遍及天下,贫困村增收致富的触角延伸到了市场前沿。

黄柏+蜜蜂

立体产业促增收

走在烈士村的山间小路,双眼所及,是漫山遍野的茶叶和黄柏。

截至上个月底,都是黄柏皮销售季节。村里老老少少都在忙着砍树、剥皮,黄柏皮5元一公斤,收益好的,一户可以达到两三万元的收入。

“土地多,老了劳动能力有限,种黄柏可以卖皮,也可以卖树,比庄稼划算。”66岁的杨国相把一辈子的时间和精力都交给了土地。后来,淘汰庄稼种上了黄柏,他又开始养蜂,搞起了立体化的农业产业。

杨国相说,以前就在养蜂,村里发展了2000亩黄柏后,为蜜蜂提供了丰富的蜜源。跟着他的脚步,在郁郁葱葱的绿色走廊中行走了近2公里,来到烈士村一组大坪上(小地名)的山林里,这就是杨国相为蜜蜂准备的家。几十桶蜂箱整齐地排列在房廊下、树丛里,四周群山环抱,蜜蜂成群。

“山里环境好,到处都是药材,这些是正宗的大山蜂蜜!”杨国相说,现在不是取蜜的最佳时节,7月取的蜂蜜可能带点苦味,但那种蜂蜜是最好的,往往一取出来就被卖完了,效益比较可观。

烈士村地处偏远山区,群众与外界被层层的大山阻隔,村主任任贤帝说,现在年轻人大多愿意外出务工,但即便如此,大家也愿意先种黄柏,这样土地的收入有保障,务工务农两方面都不落下。而留守山村的村民,则凭借着山高药材多的优势,向山地要发展,养起了蜜蜂,开创了属于自己的“甜蜜事业”。

“以前散养只有100多桶蜜蜂,短短几个月已经发展到了400多桶了。”烈士村大山养蜂专业合作社理事杨明柱说,当地养蜂条件好,合作社主要起带动脱贫致富的作用,目前已经吸引了数十户村民入社。

农业+电商

产销衔接谋致富

刘明琼是烈士村贫困群众,已在合作社的带动下开始养蜂。刘明琼说,养蜂投入少,见效快,先养3桶练手艺、学技术,以后技术过关了、销路有保障了,就逐步扩大规模,让蜂蜜甜蜜别人,也甜蜜自己。

“现在蜂蜜已经出产,就是想找一个好的销路,为大家开辟市场。”杨明柱说,多年来,烈士村的蜂农们都是散养散卖,价格贵贱不一,很难体现好蜂蜜应有的价值。随着养蜂产业的发展,蜂农们渐渐明白,要实现规模化发展,必须抱团取暖,树立烈士村蜂蜜品牌,拓宽蜂蜜营销市场。合作社成立以后,彻底改变了以前的模式。

更让蜂农们欣喜的是,他们还有望搭上乡村电子商务的快车。目前,合作社正在与荥经县优家爱唯购生态电子商务平台项目谈合作。该平台由烈士村返乡创业者杨朝超所建,项目已成功申报为四川省青年创新创业中心“青创+”项目,主要服务范围是农村特色农产品销售、农资采购、农业技术服务、生态旅游推广等。用杨朝超的话说,“希望与当地合作社形成稳定的产销关系,让乡亲们生产有门路、销售有出路。”

贫困群众刘应科在合作社的带动下养殖了10桶蜜蜂,他也是首个将蜂蜜拿到优家爱唯购生态电子商务平台销售的蜂农。他说,网络售价比市面价格略高,销路也更广,他相信只要保证蜂蜜的品质,他们的“甜蜜事业”会越来越好,脱贫致富的梦想也会慢慢实现。

烈士村第一书记高小松说,以前当地产业结构单一,生态立体农业得到发展,得益于惠农政策的支持,更是当地群众主动勤劳致富的结果。相关帮扶单位也将一如既往做好产业发展的引导和后勤保障,让生态产业链成为可持续增收致富的坚实基础。

雅安日报/北纬网记者唐小未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