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雅茶滋味 赏工艺名器——到第三届农博会看雅安特色

来源:
2015-11-23 10:16
浏览:
收藏 打印

  11月21日,第三届四川农业博览会暨成都国际都市现代农业博览会进入第3天。因为是周末,参观者比前两天更多。

  在雅安馆民俗文化展演区进行的四川蒙顶山茶品鉴会上,品饮活动和精彩的茶技茶艺表演穿插进行,吸引了很多参观者互动参与;在品鉴会现场旁边的雅安馆综合展区,除了能品尝上好的蒙顶山茶和雅安藏茶外,还能欣赏手工技艺大师的作品。

杨友福在农博会现场制作黑砂工艺品

  喝好茶 闻千年茶香

  农博会期间,每天都有络绎不绝的参观者到雅安馆品茶。琳琅满目的茶叶,让参观者目不暇接。

  在茶叶展区,除名山和雨城的茶叶产品外,还有来自宝兴、天全、荥经、石棉的茶叶;绿茶、红茶、黄茶、花茶、黑茶,一应俱全。

  为突出雅茶产品丰富的品类,此次雅安馆专门设置了茶叶展区。圆柱中空形的茶叶展区,中间是藏茶茶品展示区,外围是蒙顶山茶展示区。

  在蒙顶山茶展区,部分茶企最新推出的、针对线上销售的产品,得到很多年轻参观者的认同。其时尚、简洁的包装,风趣的文字说明,正符合当下年轻消费者的购物习惯。

  今年已经70岁的成都市民叶晓琳一边喝着茶,一边讲着她和雅安的故事。叶晓琳说,她喜欢雅安,尤其钟情蒙顶山。尽管曾经多次到雅安出差,但她都没有机会到蒙顶山走一走。她表示,明年夏天一定要到蒙顶山,享受蒙顶山伴着茶香的清新空气。

  在藏茶展示区,除丰富的藏茶产品外,还有由藏茶产业延伸出的藏茶工艺品。藏茶枕、茶帘、挂饰……既有藏茶的文化特色,又有手工艺品的艺术性,精美而实用。

  现场,最惹人注目的是两盆2米多高的植物——它们都是有着上百年历史的老茶树,与雅安历史悠久的茶文化相互呼应。

  在藏茶展区,制茶师傅现场展示竹条茶的手工制作过程,吸引了众人的目光。称重后的茶叶放进蒸锅,茶香随着热气冒出来;紧接着,把蒸好的茶叶倒入事先固定好的竹篾兜中,用铁锤进行压制;最后,进行封口、捆绑。短短几分钟,一条竹条茶就制作完成。

  观名器 看手工绝活

  在今年的农博会上,雅安除展出丰富的农业特色产品外,还展出相关的工艺制品——根雕、竹编和砂器。

  瓷胎竹编产品、平面竹编画、现代竹工艺品……竹编是个精细活儿,同时还具有艺术创作性。灵活的双手把细如发丝的竹丝一圈一圈地绕在瓷胎上,用不同颜色的竹丝巧妙搭配,便出现不同的花纹。甚至,高明的制作师还能在花瓶的瓶身上编出一只憨态可掬的熊猫。

  根雕取形天然,传承汉代文化精华,巧夺天工,古朴深沉,被誉为“四川一绝”。经过艺术大师的匠心独运,原本不起眼的树根化腐朽为神奇,使之既有鬼斧神工般的大气,又有怪石寿山之灵秀厚重。造型各异的根雕作品吸引了很多参观者拍照合影留念。

  享有“非遗”名片的荥经砂器,经过传承以及多年的研究发展,旧貌换新颜。近两年,荥经砂器不断融入新的理念,通过对烧制工艺的传承创新,让砂器的色泽和质感有了新的突破。产品也由过去单一的砂锅衍生出茶具、花瓶、摆件、香炉等。

  一把椅子、一张小圆桌、一套工具,荥经砂器传承人杨友福把工作室搬到农博会现场。一刀、两刀、三刀……在杨友福熟练的雕琢技艺下,一尊约20厘米高的背夫像初见雏形。

  清华大学雕塑系毕业的杨友福于2000年开始进行黑砂雕塑创作,他希望,通过把雕塑与黑砂相结合,把荥经的砂器推向全国。 特派记者 李春蓉 李璐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