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网管” 谱写调度发展新篇章——记雅电集团调度通信中心
调度中心工作人员正在调试设备
如果把电网调度通信中心比作雅安电网的心脏,那么承担着电网调度通信任务的人员无疑就是呵护着心脏的忠诚卫士。
8日,一走进国家电网四川雅安电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调度通信中心(以下简称:调度通信中心),100多平方米的指挥大厅如同一间大型作战指挥室,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电话特别多。正中央一个多模块的超大屏幕,上面显示着全市实时电力走势、电网信息等多项内容,可谓一“幕”了然。三名当值工作人员正专心地注视着电脑屏幕,监视着电网运行状况,全力确保着雅安电网安全、稳定、优质、经济运行。
科学调度出效益
“在电网运行体系,调度通信中心就如同人的大脑,不仅监测全市用电情况,调配全市的用电输送,同时也是电网事故处理的指挥中心,协调电厂、用户、电网三者之间的运营。”调度通信中心主任李宇杰说,“所以无论任何时候,调度通信中心里必须保持24小时都有人员在场。”
2011年,雅安电网完成供电量80.66亿千瓦时,同比增加27.15%;完成发电量59.86亿千瓦时,同比增加10.09%;完成网供电量20.76亿千瓦时,同比增加1.3倍,全网最高供电负荷1350兆瓦,最大日供电量2808万千瓦时。由于上、下网电量存在较大价差,为积极解决“又上又下”问题,调度通信中心依据接线方式的变化,先后编制了40余套电网运行方案,基本覆盖了电网运行中可能出现的所有情况,增强了不同时期电力供应能力,提高了自发水电内部消化水平。
为解决电力供应“卡脖子”现象,调度通信中心制定了荥经电网分片运行的特殊运行方式,该方式共执行36天,增加荥经电网供电量约1700万千瓦时;制定了丰期名山电网过渡运行方式,打通了网内向名山县的电力输送通道,该方式共执行64天,成功消化雨城区和宝兴县富余电量约4600万千瓦时。
同时,调度通信中心还注重实际运行的监视,注意实时调整电网运行方式,全年完成110千伏电网运行方式实时调整97次,将大约3300万千瓦时的电量由上网转为网内消化。电网调度的优化提升极大地减少了窝电弃水现象,在保障发电企业合法权益的同时,提高了电网的经济效益。
铺筑电网智能神经
电力系统有四张网——电网、通信网、自动化网(调度数据网)和信息网(综合数据网)。随着科技的进步、电网规模的扩大以及对供电质量要求的提高,通信网、自动化网和信息网在电力系统日益强大。正在建设的智能电网本质上就是用通信网、自动化网和信息网去控制电网,赋予其智能,使其具有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的特征。
李宇杰介绍,雅安电网由于历史原因,在2011年即将结束的时候也只有电网一张网。2011年12月15日23时29分,随着雅安地调——荥经县调光缆的割接,雅安电力光传输网和信息网实现零的突破,拥有了三张网。今年将开始第四张网的建设。
为建设光传输网和信息网,去年,调度通信中心通信、自动化和信息三个专业在人力不足、缺乏建设管理经验的条件下,既要面对自身异常艰巨的运行维护和建设任务,又要参与繁重的电网基建通信、自动化和信息的配套工作,确保输变电工程的按期投运。身处此情此景,只有一条路可走——牺牲自身的休息和与家人团聚的时间,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从2011年的3月开始,三个专业人员就处于边学边干、一天当作两天用、任务没有完成没有下班时间和节假日的生活模式。经过所有参战人员近200天的奋战,雅安光传输网和信息网终于按期加入雅安电网。
目前,雅安光传输网覆盖了所有县调和220千伏变电站,覆盖了16座110千伏变电站和10座35千伏变电站;雅安信息网覆盖了所有县调和220千伏变电站,覆盖了5座110千伏变电站。
转变调度模式
“随着电网结构的不断完善,调度通信中心的工作主线将由提高电力供应能力向提高供电可靠性转变。”李宇杰表示,今年,调度通信中心将全力以赴,实现电网安全经济运行。
今年,电力调度中心将重点做好继电保护定值管理,在年内完成雅安电网主变保护定值校核,坚决杜绝保护越级事件发生;结合客户工程和基建项目投产进度,认真分析电网运行特点和负荷特性,合理安排电网运行方式,切实提升电网安全和经济运行水平,实现安全与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开展调度系统“两票三制”工作标准的推广和完善工作,切实规范调度员行为,杜绝人为责任事故发生;在进一步深化完善光纤一、二期的基础上,对现有光纤网进行优化和调整,在实现地、县调度和220千伏变电站光纤双通道的基础上,采用专项工程与基建配套相结合的方式,推进110千伏及以下变电站和具备条件供电所的光纤化改造;完成地调自动化主站、配网管理系统和调度生产管理系统的建设,实现网内全部220千伏变电站和部分35千伏及以上变电站接入新主站系统,完成与省调主站AVC控制功能联调。
柳彤 陈灵 记者 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