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质疑:厂家排污染河水名山县环保局:企业排污达标
群众举报:
日前,记者收到一封落款为“深受其害的广大群众”的来信,信中这样写道:“忆往昔的吉家河,河水清澈见底,居住在两岸的居民靠这条河生活:下河洗菜、洗衣、抽水种 田……而今的吉家河,自从来了一家酒厂后,污水不经处理就乱排放,使清澈的河水变黑了,就像盛满粪便的大粪坑,臭味熏天,河里再也看不见鱼儿了。随着气候的酷热,这里成了 苍蝇、蚊虫的繁育地……生活在该河段的群众曾多次向有关单位反映都无济于事,至今仍然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理、解决……”
信中希望有关职能部门彻底治理污染,还市民昔日清纯的河水。
现场一:河水的确呈黑色
地点:吉家河旁
5月23日,记者来到了位于名山县蒙顶山镇槐溪村5组境内的吉家河。尚未走到河边,便闻到一股酒精味,缓缓流淌的黑色水面上夹杂着些许深黑色油渍。“这还不算凶。”引 路的蒙山大酒店一员工说,有时候排放出来的污水和浆糊一样,小石子丢下去都沉不下去,还不停冒气泡。
“对我们生产生活影响大!”提起河水污染,5组组长杨述贵说,一到夏天,吉家河就成了臭气难闻的臭河。更让人头痛的是,该组有100亩左右的秧田需抽吉家河水灌溉,每 年,刚栽下田的小秧苗受不了有害污水的侵蚀,死的死、黄的黄,长势不好,许多村民四处找秧苗补插。
该组负责抽水灌溉的范国君说:“10天前,放在河里的水泵阀门堵塞了,他与其他村民一道下河打捞,结果上岸不久就出现过敏反应,一身起红疙瘩,奇痒难受。“我们知道酒 厂有处理污水的设备,但为了节约开支不运转的话,有设备也等于零。”采访中,一些村民纷纷发表看法。
现场二:治污设备在运转
地点:污水处理站内
就村民提出的“有了治污设备不运转”的说法,记者来到了该酒厂治污处理站。刚进大门,几名工人正在污泥车间操作,污水处理流程中的各种设备正不停地运转。该厂在治污监 测室的一台化学耗氧量自动分析管理系统上,不停地显示着各种数据。据该县环保局副局长胡宗泉介绍:“屏幕上所显示的诸如化学耗氧量浓度等几个应检指标,均达到国家排污标 准。”记者在污水处理站排污口看到,经过污水处理后向河里排出的水仍然有些浑浊。
“我们花了1400多万元建起了全省同行业中规模最大的污水处理站,目的要变废为宝,收回投资,怎么会摆起不运转?”该企业负责人介绍说,污水处理站是清华大学环境工 程学院的专家设计的,采用厌氧、暴气加物化的工艺处理酒精废水,利用厌氧过程中产生的沼气进行发电,基本解决了全厂的生产用电,而处理后的污泥,以每吨20元的价格卖给磷 肥厂作肥料,两项相加,每个月产生的经济效益在10万以上,怎么舍得不用这些设备?
环保:企业是达标排放
名山县环保局副局长胡宗泉认为,该局在酒厂排污口安装了24小时在线监测,监测系统与省、市、县环境部门联网,随时可以对其排污情况进行网络监测、调看。同时,环保监 察大队还要进行不定期、不定时的突击巡查。无论是系统显示或是执法检查,该企业都达到了国家污水排放标准,不存在污染排放问题。每次接到举报,监察人员都及时赶到现场进行 处理、解释。
胡宗泉说,市民普遍认为企业排放的水应该是清澈透明的才对,这是误识!企业排放的是污水而不是饮用水,或多或少含有一定的有机物,但总的原则是要达到国家法定的排放标 准,只要在标准范围内就允许排放。他们会加强企业生产流程中的监察力度,发现有违规排污行为的,将严肃查处。
业主:不断进行治污技改
该企业负责人杨总说,虽然已投入上千万元的资金进行污水处理,但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加强,以及国家对治污要求越来越严格,企业仍然在不断改进治污技术和引进先进设 备,追求高标准的治污之路。“我们正准备再增加一个800立方的沉淀塘,将已通过在线监测达到排放标准的水再度回笼到塘里进行沉淀、氧化,减少水里的有机质含量,降低污染 物,使排出的污水更清澈。”杨总最后说。记者彭加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