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称2两肉多贪3元昧心钱
随着物价上涨,短斤少两给消费者带来的损失越来越不可细算。
连日来,本报新闻热线不断接到市民反映市区一些市场商贩存在短斤少两现象。昨(24)日,记者到菜市场暗访,让记者没想到的是,一些市民对短斤少两抱无所谓的态度,怕 麻烦,不愿多费口舌,甘愿受宰,从某种程度讲,无形中助长了此行为的继续存在。
2斤多肉就少一两多
昨(24)日上午10时左右,正值市民买菜的高峰期,市区苍坪路市场人头攒动,各种新鲜蔬菜在商贩与市民讨价还价中装进市民的菜篮中。
“你得把秤称准了,可不能短斤少两!”
“现在的物价贵点就算了,你秤要称准了哦。”
不时能听到居民提醒正在称菜的商贩。家住市区沙湾路的吴老伯在一肉摊上买了2.7斤肥肉,每斤价格为11元,他付钱后走出市场,记者上前问他觉不觉得重量有问题?他当 即同记者一起来到卤菜摊电子秤上一称,只有2.6斤。
“还好,只少一两多一点,没关系!”记者以为吴老伯会去找肉摊老板,没想他提起肉准备离开了。问他为何不找肉摊老板补足,他笑着说,懒得理论,为一两元钱费口舌。
同样,家住雨城花园的李老太在记者的邀请下,将刚买的肉拿到一干杂店复秤,结果1.3斤肉少了6钱。李老太同样没去找卖肉的老板,在她看来,秤与秤之间有误差在所难 免,也就少了一点点,懒得费精神。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随着物价的上涨,不少市民越来越关心商家的秤是否给足了分量,但仍有市民因嫌麻烦而放弃复秤。在苍坪路市场二楼做生意的一位妇女说,过去前来复秤的 人很少,现在多了起来,其中买肉、买鸡的人复秤较多,并且经常听到复秤者抱怨少称了多少多少。
短斤少两顾客亏大了
“前几天,我在八一路菜市场遭了,一斤多肉就少差不多二两呢,好凶哦!”昨日上午11时许,家住八一路的马女士告诉记者,前几天她在一肉摊选了一块较瘦的肉,过秤前马 女士一再提醒卖肉的老板:“我没与你讲价,但你一定要把秤称够。”
“你看看,给你秤得这么旺哈!”随即马女士付了钱。离开不远,马女士觉得有必要复一复秤。她来到市场内一家销售干杂的店铺,放在电子秤上一称,几乎少了2两。
“刚才给你打招呼,叫称够秤,你说没得问题嘛,怎么少了2两?如果不打招呼,你不是少得更多?”马女士提着肉去找卖肉的老板。老板听了马女士的质问后,二话没说就退 了2.5元钱。马女士接过钱,仍然喋喋不休地质问,这时,在一旁卖蔬菜的一妇女说:“把钱退给你就算了,何必吵闹嘛。”
“我每天都要买肉,现在一斤肉要13元左右,如果老板少称二两,我就要多给3元钱,一月下来,花的冤枉钱不是一笔小数。”马女士说,其实偷秤的人自己心知肚明,他们怕 偷秤被知晓,更怕执法人员前来查处,所以一旦发现顾客因重量问题找来,他们都不敢不认账。
一名退休老人说:“商家经营的不仅仅是商品,更重要的是诚信,如果见客就宰,商路只能越走越窄!”现在物价高,这些商贩还要偷秤,实在是太不厚道了。
同时,记者发现,无论在市区八一路菜市,还是苍坪路菜市,卖肉者大都用的是杆秤。
发现秤不够要马上举报
“杆秤不是已经不准使用,为何我市农贸市场随处可见?”
昨日下午,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计量科科长李移山说,与度盘秤、电子秤相比,杆秤的精确度不够,为此,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在1994年联合发文,对 杆秤的使用有了一定的规定,就是在大中城市集贸市场固定摊位逐步淘汰,在公众贸易中限制使用。
联合发文由于没有强制性,作为主管部门,无强制禁止使用杆秤的配套措施,只能倡导商家更换杆秤。经过10多年努力,我市农贸市场使用电子秤的商家越来越多,但经检测合 格的杆秤,也准许使用。
李移山说,对杆秤的监管,一是抽查,二是鉴定。质监部门每年不定期开展抽查,去年就收缴了60多杆不符合计量要求的杆秤,并对有缺斤少两行为的经营者给予相应处理。
据李移山介绍,目前市区各农贸市场都设置了公平秤,就是希望购物市民前去复秤,一旦发现偷秤行为,随时拨打举报电话,执法人员很快就会赶到现场查处。记者彭加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