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实情 支实招 办实事 求实效 我市下发《关于在灾后恢复重建中开展市领导“包县联点帮扶”活动的通知》
在灾后恢复重建中,38名市领导将通过“包县联点帮扶”活动,联系8个县(区)、38个乡(镇)、77个村(社区)、38家企业、76个群众家庭、38名专业人才、38名“两代表一委员”,进一步转变作风、下沉力量、服务基层。
日前,我市下发《关于在灾后恢复重建中开展市领导“包县联点帮扶”活动的通知》,明确了活动内容和工作措施。
内容求实
一包二挂六联三帮
作为进一步推进领导力量下沉、转变作风,密切联系服务群众的有效载体,“包县联点帮扶”活动的开展将建立健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长效机制,并通过解决基层难题,集中力量打赢灾后重建硬仗、补上经济社会发展欠账。
因此,在内容安排上,我市突出实效,实行“一包二挂、六联三帮”,即市领导固定包县(区),动态挂帮重大项目、重点工作,长期联系乡(镇)、村(社区)、企业、人才、“两代表一委员”、群众等,集中帮扶边远落后乡镇、后进村(社区)、困难群众等。
在包县(区)中,实行“一包到底”、重建目标任务不完成不脱钩的原则,市领导将指导督促县(区)完成各时间节点任务,提升灾后恢复重建整体进度、形象、水平,帮助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和县域经济发展。
《通知》安排,市领导将根据全市阶段性工作重点,动态挂帮重大项目和重点工作,以解决重大项目推进中的难题,确保重点工作实现预期目标。
在“六联”中,市领导将直接联系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主要通过帮助所联系乡(镇)理清发展思路,协调解决项目、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保障;帮助重灾村、后进村、贫困村、民族村、幸福美丽新村或社区,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制定发展规划,完善服务机制,健全村规民约,创新治理机制,加快新村建设;跟踪、协调、解决企业或社会组织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确保联系对象健康发展;听取“两代表一委员”和各领域专家、学者或其他优秀人才意见建议,帮助其解决困难和问题;为联系群众家庭落实致富项目,提供就业、务工信息,使他们通过自身的努力发展致富。
“三帮”即集中帮扶边远落后乡镇、后进村(社区)、困难群众,在协调落实发展需要的项目、资金支持等基础投入中,集中解决一批影响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行路、饮水、上学、就医、就业等民生问题,帮助后进村(社区)党组织进行帮促整顿,为困难群众解决生产生活问题、理清发展思路、提高致富能力。
建立制度
确保力量下沉形成合力
目前,我市已制定了《雅安市市领导“包县联点帮扶”活动安排表》,明确了38名四套班子市领导所包县(区)和“六联三帮”联系对象。
《通知》强调,在“包县联点帮扶”活动中,市领导要加强联系协调,抓实工作任务,带头查实情、带头支实招、带头办实事、带头求实效,以表率带头作用带动全市联系帮扶工作。通过入户走访、实地察看、民情恳谈、院坝交流、基层夜话等方式,全面摸清村情社情、户情民情、期盼愿望、问题困难,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破解困难的具体办法措施,力所能及帮助基层群众解决上学、看病、就业、饮水、行路等民生问题,实现在一线发现问题、在一线研究问题、在一线解决问题、在一线推动工作。
工作关键在于能否加强工作领导、落实工作责任、理顺工作机制。对此,我市将建立领导责任机制、沟通协调机制、资源整合机制和工作推进机制,确保力量下沉、形成合力、取得实效。
根据《通知》要求,下一步活动开展中,我市将建立包县领导和结对县(区)联席会议制度和问题逐级解决制度,组织动员“两代表一委员”、“五老”志愿者和社工、义工、青年志愿者,以及各类社会组织和企业参与活动;与此同时,建立工作台账,市领导将坚持务实节俭,不准迎送陪同,不准讲排场、装样子、走过场,在基层或农户家中住宿、吃饭,要比照当地物价标准支付相关费用,不给基层和群众增加负担。
记者张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