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新房发展新产业——芦山太平镇祥和村村民何培义发展家庭经济侧记

来源:
2015-02-01 11:25
浏览:
收藏 打印

  1月24日,走进芦山县太平镇祥和村,震后经过重建,一栋栋新房拔地而起。在这个小村庄里,有这样一个人,新房建起来后,他发展家庭经济——建鱼场和农家乐。如今,生意红火,每月营业收入达到三四万元,他就是祥和村大水田组村民何培义。

  搬进新家 谋划产业

  作为全村首批灾后重建人家,2013年底,何培义投资50万元建起一栋仿古木结构楼房,并喜迁新居。何培义原是一名货车司机,成天忙着在外面拉货,发现不少城市人爱进山村呼吸新鲜空气,品尝农家饭菜,何培义萌发了利用家乡好山、好水和自己建起的漂亮新房,发展家庭经济。

  何培义要增加投入,建全镇首家农家乐的想法,遭到全家人极力反对。在何培义的家人看来,跑运输,收入虽不多,但维持家庭开支还有余,一旦投资失败,多年的积蓄付之东流。何培义却认为,芦山县正在打造大川旅游环线,一旦镇西山隧道打通,太平就有背靠成都旅游大市场的优势,过往人流一定多,加上独特的区位优势和生态环境,旅游潜力巨大。最终,何培义的长远规划得到大家认可。

  建成营业 生意红火

  2014年初何培义开启农家乐建设方案。何培义的农家乐有12个古色古香的房间。

  与农家乐相配套的,还有一口占地面积一亩左右的鱼塘和一个大停车场,土地是政府出面帮协调的。何培义利用房屋在溪沟附近的独特优势,建起水塘,放养了上万苗鲢鱼、雅鱼、虹鳟等特色冷水鱼。

  2014年7月,何培义投入120万元的农家乐正式开张营业。目前农家乐生意已经步入正轨,原本打算夫妇俩既当老板又当服务员,结果,前去休闲、住宿的人越来越多,大多数来自成都自驾游客人,每月营业收入达到三四万元。夫妇俩实在忙不过来,还请了5名当地人当服务员。

  等到春节后,春暖花开时,何培义还要投资30万元,扩大农家乐规模,增加住宿房间和休闲娱乐设施,把农家乐打造成大川旅游环线上的“一颗明珠”。何培义表示,虽然已经背上不少债务,但他并不担心,因为他看好乡村旅游是朝阳产业,旅游业的发展,将带动农家乐经济的发展。 宋涛 记者 彭加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